首页 - 保险 - 监管动态 - 正文

十余家基金险资涉老鼠仓 某地位显赫人涉案

来源:时代周报 2014-05-22 10:2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一场地毯式的老鼠仓排查,让年轻的公募基金行业再度沉入谷底。 现在这么个查法这么个时态,给外界的一个印象是,只要是公募基金就有老鼠仓,两者之间几乎是可以画上等号的,持有人极度不信任,同时市场又很难赚钱,只能去做货币基金,其他业务开展起来举步维艰,这个状况差得不能再差了,有点像2005年的券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感叹说。 更让行业悲观的是,这场源自大数据检索的老

一场地毯式的老鼠仓排查,让年轻的公募基金行业再度沉入谷底。“现在这么个查法这么个时态,给外界的一个印象是,只要是公募基金就有老鼠仓,两者之间几乎是可以画上等号的,持有人极度不信任,同时市场又很难赚钱,只能去做货币基金,其他业务开展起来举步维艰,这个状况差得不能再差了,有点像2005年的券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感叹说。

更让行业悲观的是,这场源自“大数据”检索的老鼠仓排查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某地位更加显赫的公募人士近期也深陷传闻之中。

而就在数天前,证监会以问答的形式对华夏大盘基金被查给予了回应:自2013年9月份以来,我会根据相关线索发现了一批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非法谋利的嫌疑账户,其中部分账户与华夏基金[微博]管理公司管理的个别基金存在关联。

目前,相关调查工作正在依法进行中。同时根据中国证监会5月披露的整体情况,2013年以来,证监会共受理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线索38件。截至目前,涉及基金管理公司十余家,涉及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两家。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自己手头的工作,其他的什么也决定不了。”上海一家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中层告诉记者。另一家排名前列的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则说:“公募行业其实就是资产配置的一个方式,我们老板说我们要按照本质来做事情,回到资管管理行业的本身,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

“2006-2007年的牛市帮助公募基金超常规发展,此后几年受累市场低迷基金亏损,持有人对公募基金的管理能力产生质疑,而现在则是对声誉的毁灭性打击。”前述人士说,现在行业已经到了最低谷,我们要回到源头的地方。

公信力:老鼠仓集中暴露

在股市长期低迷公募基金业绩波动的情况下,如果说公募基金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那就是号称最严格管理和最透明的信息披露。不过,随着监管层对资产管理行业老鼠仓通过大数据的深度筛查,公募行业的老鼠仓一个一个地被披露出来,公募行业声誉旋即跌入谷底,公募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沦陷。

“无论是和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还是和券商、保险等其他资管行业相比,公募基金肯定是最透明的,监管最严格的。”一家从业10多年的公募基金人士说,十几年前的基金黑幕让公募声誉跌入谷底,现在的老鼠仓对公募基金行业的打击也许更重。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表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暖风刚刚吹过,在证监会大数据稽查加力中便让金融资管老鼠仓频现,不禁给弱市下的公募基金的投资再添一丝寒意。

公募老鼠仓大失公募公信力,致基民以及机构投资者谨慎减仓,基金投资遭遇阶段信任危机。

可查资料显示,中国公募基金的首次危机是在2000年基金黑幕的爆出,此后基金法出台。此后几年基金老鼠仓抬头,比如2008年的上投摩根唐建南方基金王黎敏,2009年融通基金张野等,而2013年以来基金爆出的老鼠仓更是让市场瞠目结舌,无论大小基金公司(大型基金如华夏、嘉实,小的如汇丰晋信等),也无论管理基金业绩的好坏(比如有去年的冠军基金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经理厉建超等),均有涉案,共计有10余家基金公司深陷其中。

“从2007年至今基金老鼠仓案件来看,涉及资产越来越高、犯案的级别越来越高、获利金额也越来越多、操作的隐蔽性提高。”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而究其原因,德圣基金认为,其一,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的缺失以及执行环节的不力,老鼠仓稽查一般采取事后监管的方式,缺乏过程监督和识别;其二,道德风险难控重在制度违约成本过低,老鼠仓凸显从业人员道德约束不高,但以道德标准去谴责和看待出事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显然于事无补。

其三,目前国内市场关于基金经理投资申报的规定正是向海外学习及靠拢,但是还需相关法规的约束和支持;其四,基金公司实在应该严把风控关,将老鼠仓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树立品牌和口碑何等重要。

与之相对应的是则是偏股型基金发行的低迷。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其规模均在数亿元,与高峰期相比差距甚远。

“从根本上说,基金公司是一个轻资产型行业,主要以人为主,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的核心资产,如果基金经理老是爆出老鼠仓,那还有谁敢把资金交给你去管理?谁还信任你?特别是在如今市场没有赚钱效应,投资给持有人带来亏损的情况下,简直是雪上加霜。”多家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感叹说,基金公司已经身败名裂,目前能做的也就是依靠货币基金来增加用户的体验。

人员:老人逃离公募

一家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对一个动荡的基金公司而言,如果老总离职后,新的老总能够迅速拉来一帮人马,把位置都给顶上去,该补缺的补缺,这样子公司还能正常运转,怕就怕人员变动之时,大家还在人心惶惶。而目前的公募基金业就有点人心惶惶。”

更直白地说,“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查到谁。同时看到这一团乱糟糟的现象,一些人选择离开公募行业。”前述高管说。

“离开的人当然也会有人来填补空缺,但是有些人在这个市场待了十几年,在投资上对市场的认识,有着独到的见解,离开真是一种损失。说实话,将几万亿的资金交给80后的这些年轻人来打理,总归需要一个信任的过程。”

该公募人士进一步举例说,大成基金[微博]之前一直都排名前十,后来重庆啤酒事件带来的影响,现在排名已经在20开外了。

可查资料显示,在目前的公募基金市场上,投资经验在10年以上、且获得市场认可的基金经理屈指可数,他们中大部分均在近两年选择离开公募,要么去私募要么去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

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就有多位注明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比如今年2月底,在机构客户中颇有影响力的兴业全球副总经理王晓明选择离开工作了10年的兴业全球基金。此前的2013年11月份,王晓明卸任兴全趋势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据称,王晓明的下一站是私募基金。

在随后的3月份,信诚基金公告了旗下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黄小坚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也离开了公募行业,据了解黄小坚的去向则是太平资管。粗略统计下来,近两年离职的著名公募基金经理包括华夏基金的王亚伟、孔怀志,南方基金的邱国鹭[微博]、汇丰晋信基金[微博]的林彤彤、易方达基金[微博]的陈志民等,不完全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离开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达到上百位。

除了和投资相关的基金经理外,公募基金老人大量流失的还有基金公司的灵魂人物总经理。这些人物同样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比如华夏基金范勇宏、博时基金[微博]肖风、招商基金成保良等。

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结认为,大公司资深经理离职呈现递增之势,行业内资深经理从所剩不多。“今年以来除了南方基金投研团队相对稳定外,嘉实、博时、景顺、易方达、华夏、大成基金经理变更均超过14起。而中型基金公司中,海富通、信诚两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变更数量较多,排在了前列。博时先后共10位基金经理离任,创历史之最;其次是嘉实、海富通基金。”

“主动型基金投资一定程度上是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资深经理的投资能力较强,其离任对基金负面影响更大。虽然大公司一般都会做好相应的衔接,但短期后基金业绩多会有所体现,对继任者投资能力则需要全新的跟踪。”德圣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未来:何去何从?

公募面临的困难并未就此结束。去年新基金法实施后,各路机构均可申请公募牌照,公募牌照的垄断溢价已经消失。传统公募机构今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些竞争包括来自券商的保险机构、券商机构甚至私募机构。

目前,已经4家券商机构获得了公募牌照。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在去年8月获批公募资格,成为首家摘得公募基金管理牌照的券商,其动作迅速,在2013年12月30日首次发行公募产品—东方红新动力混合基金,据统计,该产品发行规模为11.45亿份,今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为-2.4%。

此外,华融证券和山西证券分别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份获批公募基金管理资格,不过上述两家券商至今未发行公募产品。

而在申请队列中,证监会资料显示,目前仅中银国际证券进入审批程序,其在今年4月25日提交申请材料,通知补正日为5月4日。据了解,该券商早在去年已递交申请,证监会今年上半年已对其进行现场核查。

根据新《基金法》,券商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需采用两种结构,即成立资管子公司申请,或设立公司一级部门。

从证券业协会信息来看,此前已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券商还有光大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浙商证券;今年获批设立的有齐鲁证券、广发证券等。据证监会最新行政许可证事项公示,长江证券、华西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还在审批当中。

而从规模来看,自2012年5月全国券商创新大会召开以来,券商资管规模呈几何式增长。券商资管规模在2013年年底突破5.2万亿元,今年3月底则达6万亿元。据统计,2013年底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规模约3590亿元,定向业务和专向规模合计约4.8万亿元。

而在私募方面,中国证监督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杨文辉日前表示,到4月底,已有超过5000家机构申请备案登记,1500家机构已完成登记,管理基金3700多只,规模基本上1万亿元。

“没有了牌照优势,将来的混战不可避免。本来作为最先开始的公募业务,受市场低迷以及追求公司业绩的影响,使得公募业务声誉急转直下,现在也没有其他途径,只有回归到资产管理行业本源,踏踏实实帮助持有人进行资产配置。”南方某基金公司人士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