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号文冲击波:2018开门红保费预估降一半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潘玉蓉 2017-08-24 03:1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134号文冲击波:2018开门红保费预估降一半)

即将到来的9月是各家寿险公司确定2018年开门红目标的关键时间,但10月1日正式实施的134号文,让业内人士对明年开门红任务感到压力巨大。

2018年开门红产品将是什么形态?根据新规设计的产品客户接受度如何?销售队伍如何磨合?随着时间越来越近,这些问题的答案仍未明确,不少公司个险部负责人已经急成热锅上的蚂蚁。

新产品收益性和流动性双降

今年5月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 (简称 134 号文)于10月1日开始实施。

根据新规,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10月1日后必须在保单生效满 5 年以后才能开始领取第一笔保险金,且每次领取的年金金额,都不能超过已付保费的 20% 。

要知道,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万能险,就是以主险分红型年金 + 附加万能账户的形式进行销售的。这类具有现金流稳定、高结算利率的“年金+万能险“组合,因具有快速返还、收益高的特点,被用于养老规划、子女教育储蓄、复利理财,颇受市场欢迎。

十一之后的新产品将是什么形态,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新产品除了需要拉长年金首次返还的时间至5年后、每年返还金额受限之外,返还的保险金进入万能险账户也可能不再免手续费,客户从万能险账户提款,也可能不再有每年数次的免手续费机会。

过去,“快速返还”能为消费者快速提供现金流,是吸引购买的亮点之一。新规下,首次返还时间推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产品的吸引力,保险公司需要时间培养市场接受程度。另外,对万能险的转入和转出收取手续费,将降低产品的收益性和流动性,令万能险的纯理财功能弱化。

预计开门红业务受冲击

每年1月份的开门红中,快速返还的年金与高收益的万能险组合,都是给保险公司带来大量现金流的主流产品。

开门红的销售通常瞄准高净值客户,如近年频繁爆出“亿元保单”。然而,大保单的投保人对于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敏感度更高,他们在其他渠道的理财选项也更多。有人担心新规执行后,开门红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下降。

“新规对于小保单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大保单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最近一次圈内交流活动中,有人预计明年开门红业绩会下降一半。

对于大多数寿险公司而言,开门红业绩对全年举足轻重。即便是国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这类大公司,1月单月开门红带来的规模保费占全年的比重都在30%以上。“如果1月份完不成全年30%的业务量,全年目标的达成压力将会非常大。”

2018年的开门红,还将面临2017年的高增长基数。同业交流数字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个险开门红实现近2400亿元新单保费,在2016年80%的个险新单保费增速基础上,再次出现35%的高增速。

上述业内人士称,“现在还未听见公司说要调低明年业绩增长目标。”

对今年业绩影响有限

“134号文今年四季度才开始实施,由于各家公司的保费任务已基本完成,新规对今年的影响有限,主要看明年。”一家寿险公市场总监表示。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发文件限制保险理财化,效果明显。今年上半年保险业保费增速稳中趋缓,6月份行业单月寿险保费同比出现零增长。国泰君安预计上市公司的个险渠道近期保费同比增速也将有所下滑。

据记者了解,为减少134号文对明年开门红的冲击,一些公司正抓紧发展人力、制定激励计划。

有公司提前为10月1日推出的新产品做准备,停售了5年期内返还生存金的保单。如平安人寿停售了“年金+万能险”的2017年开门红主打产品,着重培养保障型客户。

一些保费压力不大的公司,可能会在2018年索性放弃高返还高收益产品,转而主打重疾险和终身寿险等保障型产品,但是这类产品对于销售的介入程度更深,对代理人的培训要求更高。

浙商证券分析师表示,从长期看,保险股的估值有基本面的支撑,但2018 年的保费或者开门红是否能维持去年的高增速,具有不确定性。

134号文以及近年陆续生效的影响何时消化,还有待观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寿险业“转型成功”的结论为时尚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泰君安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