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首次向保险业开放智能产品 科技驱动转型加速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敬元 2017-09-07 02:2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平安首次向保险业开放智能产品 科技驱动转型加速)

中国平安正从资本驱动型转变为科技驱动型,并已开始输出保险科技。昨日,平安旗下金融壹账通宣布,首次面向保险同业开放“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产品。

平安在保险领域的身份,除了保险产品提供商外,又新增了“保险科技提供商”。此前,蚂蚁金服等平台也向保险行业推出智能产品。谈及此项“竞争”时,平安方面称,“不怕被比较,平安对技术是有信心的”。

平安进入3.0时代,一个核心就是要建立开放平台。金融壹账通总经理邵海峰昨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笑称,平安目标是未来保险市场160家险企都能用上平安的智能技术。

开放两大智能产品

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旗下核心金融科技平台,包括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企业云等五大板块。其中,“智能银行云”此前已开放技术给银行业,与400多家银行和上千家非银金融机构合作。昨日,“智能保险云”首次对保险行业开放了“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两大产品。

据邵海峰介绍,开放的产品融合了人脸识别、语音语义识别、声纹识别、微表情等17项核心技术以及394项平安自有专利。

其中,“智能认证”可应用在保险投保、理赔、客服、保全业务上。平安智能认证投入使用后,投保时间可缩短30倍,“双录”时间缩短3/4,质检成功率提升65%;理赔处理时效由3天提速至30分钟。同时,覆盖保险公司90%以上客服环节,提高客服效率。

“智能闪赔”包含四大技术亮点:一是高精度图片识别,覆盖所有乘用车型、全部外观件、23种损失程度,智能识别精度高达90%以上;二是一键秒级定损;三是自动精准定价;四是智能风险拦截。“智能闪赔”是平安已投入真实生产环境运用的人工智能定损与风控产品,平安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基于此,今年上半年,平安产险处理车险理赔案件超过499万件,智能拦截风险渗漏达30亿元。开放后,预计将为车险行业带来超过200亿元的渗漏管控收益。

中小险企乐见开放

十余家中小险企当日与平安签定了合作意向书。现场多位中小险企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普遍表示,平安的技术开放,他们是欢迎的,因为这意味着实在的益处。中小保险公司欢迎行业多一些基础设施类的技术。

“如果河上有桥就不用再摸着石头过河,出点过桥费就行了。”珠江人寿负责人说,受投入和资源所限,中小险企和新险企的技术普遍不如大型险企成熟,在自身技术还没有成熟到一定水准的时候,中小险企可以借助别人先进的技术提升自身的服务。

两个月前,蚂蚁金服向保险公司推出智能定损产品“定损宝”。此时开放智能闪赔产品给同业的平安,不免被拿来比较。“不怕被比较,平安对技术是有信心的。”平安方面称。

“蚂蚁和平安是竞争关系,但是对于中小险企来说,是合作共赢。”一家中型险企负责人透露,对于开放给行业的先进技术,他们一直都在跟踪;谁的技术更好更成熟,就加强合作,抱着开放合作的心态。

同时,多家产寿险公司人士均表示,借用“他山之石”的时候,也不会放弃培育自身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的建设会立足于长远。

中小险企在使用外来技术的过程中,数据安全和客户信息保密,是不得不考虑的部分。有险企表示,在系统对接过程中,会对数据和信息做一些保护性的措施。也有险企负责人表示,不担心平安云技术的安全问题,甚至即使出现客户资源互相使用的情况也不惧,因为最终赢得客户的还是产品。

布局科技赢未来

平安为什么要开放自己的核心技术给同业?

“智能科技的时代正在来临,赢科技者赢未来。”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在2017年半年报中表示,期待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

“帮助保险公司以较低的成本与最先进的保险科技并轨,保险全行业在效率、风控、成本、客户体验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为客户提供极致的消费服务体验。”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兼首席运营官陈心颖给出了平安的解答。

一位财险人士分析,平安过去5年每年投入近10亿美元在技术研发上,如果只服务平安内部是奢侈和浪费的,开放给行业,最大化技术的价值,把技术能力变现,可以增加收入,对提升品牌、提升行业影响力也有好处。

还有分析认为,平安欲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昨天下午,中国保信也召开了车险定损云平台的发布会,欲打破保险和汽车之间行业壁垒,解决事故车定损问题。“行业标准将来应该还是由中保信牵头建立,但是不排除民间哪家做得好的东西被采纳。”上述财险人士分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平安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