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拐点”出现? 非车险5年复合增长率逾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互联网保险“拐点”出现? 非车险5年复合增长率逾200%)

导读

尽管互联网保险对于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由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仍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意味着其发展过程将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对保险业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监管规定对互联网保险的定义偏重于保险的网络销售,但实际上早已超出这一环节,相关规定亟待完善和丰富。

是时候,复盘一下“热度不减”的互联网保险。

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2017》(下称“《报告》”)显示,近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是增速放缓。其中,2016年是重要节点,我国互联网保险当年保费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65亿元,同比增幅3%,但相较于上年160%增幅,增速明显放缓。

究其原因,主要是“重头戏”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持续下降,以及曾经依靠网销渠道风光一时的中短存续期产品黯然失色所致。不过,互联网非车险的保费收入增速和占比都是逆势而上。

这是否意味着互联网保险“拐点”已至?其实,无论这种“拐点”何时到来,都不意味着互联网保险发展已经出现乏力、失速的迹象,而是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从产品到技术等全流程进行质的优化,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互联网车险业务进入调整期

长期以来,互联网车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显示,2012-2015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由95.26亿元增至716.08亿元。不过,2016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398.94亿元,同比降幅44.29%。

究其原因,商车费改首当其冲。随着商车费改效应的逐步释放,网销价格优势消失,线上、线下的产品差异逐渐缩小,互联网车险与传统渠道车险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业务规模随着商车费改的推进节奏发生了一定波动,甚至在市场价格的导向下,转向资源配置更为灵活的传统渠道。

与此同时,保险客户缺乏对保险公司及渠道的忠诚度,选择投保时随着中介费用和返还价值的高低飘忽不定,导致部分车险业务在传统渠道和互联网之间移动。

某财险公司车险业务负责人表示,“目前,互联网车险主要集中在销售端和理赔端的自助服务,但车主的年度出险比例大致在20%,近80%的车主在保险期限内几乎和所选保险公司无任何互动,对保险公司缺乏明显的感知,品牌认知度不高,客户黏性较低,优质客户并未享受到优质服务,导致主动续保意愿不高。”

此外,保监会加强了对无资质网销平台的整顿,使得一些所谓的“网销车险”回归传统渠道。例如,保监会下发的《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明确表示,不具备保险中介资质的第三方合作平台被禁止开展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业务推介、资金支付等保险销售活动。

但山不转水转。《报告》显示,互联网非车险同比增速和在互联网财产险中的占比均是大幅提升。2012-2016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由5.68亿元增至103.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6.54%,在互联网财产险中的占比首次突破20%。

在互联网非车险中,网络购物退货运费险一险独大的格局正在改变,出行相关,如航空意外险、航班延误险等,以及互联网资金相关,如账户安全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险种的保单量和保费规模正在迅速崛起。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互联网非车险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类型、服务保障基本相似,并且为了吸引客户购买,存在价格竞争趋向。

对此,一位财险公司战略部门负责人坦言,“客户对非车险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巨大造成单价保费规模相对较小,无法有效分摊公司投入的开发成本,影响了保险公司在创新方面加大投入的决心和信心。实际上,过度的价格竞争将会导致诸多负面结果,如制约客户服务质量、保险公司利润下降等。”

不仅如此,一些保险公司的互联网非车险过度依赖第三方渠道,平台、流量、客户和数据都在合作的第三方手中,保险公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在合作客户信息与业务数据方面,保险公司往往只能获取保单必要的信息,无法获取客户交互信息与数据。

中端医疗险并非十全大补汤

与互联网财产险相似,互联网人身险的调整亦在明显发生。《报告》显示,2016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1796.7亿元,同比增长22.59%,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相比2013-2015年间动辄3位数的高速增长,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且近年来首次低于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水平20个百分点。

这与依靠网销渠道的中短存续期产品风光不再不无关系。不过,费用报销型的“百万医疗险”频频引爆互联网保险市场,令人看到互联网健康险的广阔市场空间。《报告》显示,2016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31.80亿元,同比增长210%,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占比升至1.80%。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险保费收入17.20亿元,占比54.10%。

事实上,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我国的中端医疗报销险市场几为空白,以往的互联网医疗险基本上以形态简单的普通住院及门急诊医疗险为主,虽然单价不高,但往往保障的额度也相对较低,而提供高额医疗费用报销的高端医疗险则由于产品利益较为复杂,往往仅在线上进行简要的信息展示,实际销售行为需要线下销售人员跟进方能完成,并且保费较高。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中端医疗险通常每年保费仅为几百元,保障额度为百万元起,免赔额为一万元,与医保形成一定互补,并且通过第三方服务供应商,部分产品实现了从单一的保险服务向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延伸。

不过,某保险公司精算师表示,“短期健康险不能取代长期健康险,存在投保频次、续保、观察期等问题。高保额的短期健康险产品虽然不错,但是百万保额多是噱头。一般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中的特需不予报销,实际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即便有高端药,能够超过50万元的少之又少;如果属于大病,治疗需要长期的过程,但是到了第二年该项病种成为既往症,保险公司对既往症一般不保,短期健康险通常并不保证续保。”

三大发展阶段条件、任务各异

整体而言,从互联网保险的演进角度看,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线上渠道的开拓;第二阶段是基于线上场景的扩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保险业务流程的互联网化程度;第三阶段则是打通全产业链。

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建立了包括官网、微信、APP等自营平台,以及与包括专业中介类网站、互联网平台和兼业代理类业务平台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2016年,互联网保险通过自营平台实现销售收入413.45亿元,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销售收入1885.75亿元。

不过,2014-2016年,互联网保险通过自营平台实现的销售收入占互联网保险销售总额的比例逐年下降,从57.73%降至17.98%;互联网保险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的销售额占互联网保险销售总额比例逐年增加,从2014年的42.27%升至2016年的82.02%。

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从资料来源的扩展到业务流程数据的获取为风险定价、核保、理赔流程再造提供支持。例如,现有的大量基于特定场景出现的互联网非车险产品,包括退货运费险、航空意外险、账户安全险均是属于这一类型。

第三阶段则是众多保险公司可遇而不可求的目标。目前,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泰康保险似乎具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如中国平安可以整合衣、食、住、行、玩等生态圈整合,而泰康保险则可以通过集中医疗、健康、养老、投资等在内的关联产业和客户,提供衍生产品和相关增值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互联网保险对于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但由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仍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意味着其发展过程将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对保险业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监管规定对互联网保险的定义偏重于保险的网络销售,但实际上早已超出这一环节,相关规定亟待完善和丰富。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认为,互联网保险的大发展、大繁荣可以预期,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几个问题,包括成本收益问题、竞争合作问题、路径选择问题、战略调整问题、监管跟进问题和风险防范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平安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