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利好保险业?前俩月业绩有点愁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0-03-23 04:16: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疫情利好保险业?前俩月业绩有点愁)

图虫创意 图

《国际金融报》记者整理制表

《国际金融报》记者整理制表

◎记者唐烨罗葛妹

近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0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数据悉数出炉。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中国人保(601319,股吧)、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股吧)、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在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719.76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新华保险以44.22%的增速领跑。从2月单月来看,五家上市险企寿险业务“两升三降”,产险业务全部出现负增长。困境之下,险企纷纷掀起线上转型潮。

天风证券表示,受疫情疫情,前两个月总保费增速较首月有所下滑,并预计剔除续期后的2月新单保费增速均显著下滑,主要缘于线下展业受限,保险公司业务重心由线下转移至线上,主力产品从件均较高的年金险、重疾险,切换为件均较低的医疗险、意外险。

“疫情短期将冲击一季度新单,疫情结束后,二季度或下半年销售有望向上反转。”天风证券判断称。

1

“开门红”不红

今年1月至2月,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6719.76亿元,较去年同期保费6440.62亿元增长4.33%。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的总保费同比有所上涨,中国平安和中国人保的总保费同比有所下降,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

其中,中国平安(集团)原保费收入1893.32亿元,同比下降8.56%;中国人保(集团)原保费收入1241.61亿元,同比下降5.13%;中国太保(集团)原保费收入909.23亿元,同比微增1.59%。

以寿险为上市主体的上市公司中,中国人寿前两个月原保费收入2280亿元,同比增长20.51%;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395.6亿元,同比增长44.22%。

2月份保费收入大幅度下降不仅是几家上市险企的痛处。今年前两月数据显示,寿险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单月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达69%,创下2014年以来的7年最低。与1月份相比,60家人身险公司2月份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环比下降幅度超过50%,38家公司环比降幅达到80%以上。

“开门红”不红的背后是线下代理人、银保渠道、团险渠道的工作困境。代理人队伍不增反减,保险产品复杂,自主购买门槛高,线上化渠道一时之间难以替代。

2

“三降两升”分化

寿险公司方面,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家寿险公司1月至2月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5130.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保费4855.72亿元增长5.66%。

从前两个月保费增速来看,五家寿险公司呈“三降两升”分化态势。

其中,新华保险以44.22%的同比增速傲居第一,实现保费收入396.5亿元;中国人寿表现同样亮眼,实现20.51%的增速,揽收保费收入2280亿元。

太保寿险前两个月略降0.09%,保费收入为667.3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平安人寿和人保寿险均下跌明显。保费下滑最明显的是平安人寿,同比下滑12.57%,实现保费收入1365.1亿元,新单和续期均增长乏力,前两月寿险及健康险个人业务新单下滑18.2%,个人业务续期下滑9.87%。人保寿险同比下滑8.18%,实现保费收入422.47亿元。

2月举行的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马明哲提起平安人寿正在进行的寿险改革。他表示,寿险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模式应对新的需求已经逐渐不适应了。

关于应对新的变化,平安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解释到,一是渠道改革,即代理人渠道、线上渠道、银保渠道,通过这三个渠道的改革,来强化平安未来的发展的势头,为未来年份的发展做好准备;二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改革。产品改革不仅是寿险产品,还会从“寿险+”、“金融+”、“服务+”三个方面做系统化产品体系的改造,根据不同代理人的销售能力、不同消费者需求展开,进一步推动综合金融;三是科技推动改革,运用科技打造全新的数字化经营平台,实现经营管理的“先知、先觉、先行”。

聚焦到2月单月,新华保险依然领跑五家寿险公司。新华保险2月单月保费收入约89亿元,同比增长18%;其次为中国人寿,2月单月保费收入约345亿元,同比增长10%。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2月单月保费增速则均有所下滑。

2月份保费下滑似乎在业内意料之中。万联证券研报称,2月保险线下营销活动受阻,个险渠道代理人拜访客户频次和活动率降至冰点,银行网点客户稀少,新单保费势必将大幅低于常态化时期的销售,进而导致新业务价值增长也将低于预期。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研报也表示,2月新单销售下滑已经在市场的预期之中,3月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代理人逐步线上工作及展业,预计上市险企新单环比将比2月份有望改善,但考虑到高基数,同比仍将不同程度的下滑。

3

产险普遍性负增长

由于疫情期间的出行、生产不便,产险的表现也十分乏力。今年1月至2月,3家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合计1468.3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保费收入1475.3亿元下滑0.47%。

具体看来,前两个月,“一哥”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750.21亿元,同比下滑4.4%;平安财险实现保费收入476.2亿元,同比增长2.72%;太保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41.9亿元,同比增长6.56%。方正证券(601901,股吧)非银团队推测,人保出现罕见的开年首月保费下滑,或由于春节因素,政策性业务投保有所延迟。

值得注意的是,3家财险公司2月单月保费收入均在走低。

其中,人保财险2月单月保费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7%;平安财险2月单月保费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约8%;太保产险2月单月保费收入65亿元,同比下滑11%。

据方正非银推测,3家财险公司2月单月保费收入出现罕见的普遍性负增长,或由于疫情影响车险续期业务办理及新车销售所致。

“由于产险需求刚性,预计全面复工后,保费增幅将有确定性修复。”方正非银乐观表示。

健康险同样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平安健康前两个月实现保费收入18.64亿元,同比大增83%;人保健康实现保费收入68.93亿元,同比仅增7.74%。一定程度上,疫情让民众对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对于健康险的短期突破和长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动能。

4

营销、展业线上化

如何把握先机恢复增长,成为各大险企的当务之急。业内人士预估,如果疫情影响持续3个月,线下代理人队伍不保,人员脱落率可能会超过50%。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保险业皆寻求线上突围时刻。

目前,开展线上视频培训,直播、互动小程序等构成了非常时期寿险公司经营新路径。一些保险大咖、高管也纷纷亮相线上,为展业加油打气。一位平安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还请了知名知识型公众人物为公司员工进行线上直播培训。

除营销外,在工作流程上,也有众多尝试。比如,新华保险发文指出,引导队伍通过线上平台办理业务,保障疫情期间各项业务正常开展:一是借助线上平台完成在线投保;二是接收电子保单即时获得保障;三是借助在线回执完成保单签收。

中国太保方面,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增加线上理赔,客户打开“太平洋保险(601601)POP”APP,远程视频连接云柜面,云柜员“云小福”将提供专业服务。此外,95500客服电话、“太平洋(601099,股吧)保险”APP、“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微信服务号等,也将全天候提供各种保险服务。

人保财险则推动农险全流程线上化投保,支持客户通过农险移动承保理赔APP或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化工具,提交投保信息及对应证件资料,线上办理电子签名、承保公示、电子保单确认等环节,实现农户线上自助投保,解决现场收集投保资料难题。农户在家上保险,农险线上自助投保、理赔和保险服务也可以农户在家自己办,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查勘定损。

也有将日常办公作业直接线上化的例子,如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一律进行线上化操作,其中,早会、考勤、培训等都放到线上操作,99%以上的客服业务可通过金管家APP和空中客服进行线上远程办理。

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3月发布的《保险行业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指出,由于保险行业的保障特性,尽管短期疫情对于保险行业的业务开展造成了一定冲击,但疫情带来了消费者保障意识的提升,客观上对保险行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铺垫作用,并带来利好。新兴技术将进一步加速企业“数字化”运营的进程,保险经营的运营理念需要进一步重塑。如何从价值转移到价值创造,利用线上技术形成差异化的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有附加值的体验,将成为市场能力的核心考量。

同时,疫情将加速“保险+医疗”的大健康生态布局。《报告》提出,疫情加速了互联网医院、在线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等注册用户的增长,对健康管理等相关产业的布局,给予保险机构以增值服务的方式解决用户需求的可能性,“做厚”了保险服务的价值,可以形成保险机构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基础。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招商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