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入下降,屡收罚单!这家老牌险企困难重重如何突围?)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翠枝
时隔不到半个月,又有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财险)违规被罚的消息传出。
5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华安财险吉林分公司、华安财险吉林分公司长春中心支公司因虚列费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等分别被罚款77万元和21万元,多位负责人同时被罚。而在不久前的4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刚刚披露了针对华安财险天津分公司的处罚,罚款金额为64万元。
其实,3月份以来披露的关于华安财险的罚单还远不止这些。比如,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广州市番禺支公司、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清远中心支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均在处罚名单中。
频频违规的同时,华安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在持续下降。根据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华安财险净利润在2024年及今年一季度均有所增长,但保险业务收入却分别同比下降13.33%、5.23%。
公开资料显示,华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成立超过28年的老牌险企。该公司控股股东为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从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看到,华安财险由11家股东持股,各股东所持股份均不同程度被质押或冻结。与此同时,该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连续多个季度为 C,偿付能力处于不达标状态。
多家分支机构接连被罚
近期,华安财险似乎成了监管处罚名单上的“常客”。仅3月份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便披露了多份针对华安财险的处罚。
据5月9日披露,因虚列费用、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违规承保异地车险业务,华安财险吉林分公司被吉林金融监管局给予警告并罚款77万元。同时,吉林金融监管局还对华安财险吉林分公司长春中心支公司作出罚款21万元的处罚,原因是该分支机构存在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的违规行为。
据4月28日披露,华安财险天津分公司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罚款合计64万元。主要因该分公司涉及两方面违规:一是编制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二是给予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
3月31日则披露了对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及多家支公司的处罚情况。具体来看,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被罚没合计235854元;因虚列劳务费、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广州市番禺支公司被罚款合计30万元;因虚列宣传费和咨询费,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广州市花都支公司被罚款25万元;因虚列劳务费,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佛山中心支公司被罚款10万元;因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东莞中心支公司被罚款6万元;因原工作人员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华安财险广东分公司清远中心支公司被罚款5万元。
从上述处罚信息可以看出,华安财险多家分支机构存在虚列费用的违规行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2024年12月印发的《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从严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便包括“完善财险重点领域业务经营规则,强化承保理赔监管,重点整治虚假承保、虚假理赔、虚假退保、虚列费用、虚挂保费以及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
偿付能力连续不达标
令人担忧的还有华安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和偿付能力。
根据华安财险2024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上的数据(合并报表口径),继2023年净亏损11亿元后,该公司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但营业收入却同比下降7.68%,其中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33%。
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为何能大幅改善?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是因为营业支出的降幅大于营收降幅。2024年,华安财险营业支出同比下降15.44%,其中有多项支出的下降尤为明显。比如,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利息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9.47%、19.22%、69.11%和54.18%,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更是格外显眼,由2023年的2.38亿元降至2024年的-6.52亿元。
2025年一季度,华安财险延续了净利润增长但保险业务收入下降的态势。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今年一季度,华安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7.68亿元,同比下降5.23%;实现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25.35%。
华安财险在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称,2024年以来,公司成立了扭亏增盈、风险化解工作组,坚持问题导向、探索精细化管理,坚持底线思维、压实管理责任,采取了合理制定经营目标、强化过程纠偏与考核引导,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承保盈利能力,分支机构“一司一策”、差异化发展,提升投资风控管理能力,安全、稳健、审慎开展资金运用,有序整改监管问题、逐条化解存量风险等一系列管理举措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的趋势。
偿付能力方面,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同时符合三项监管要求,方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而自2022年一季度起,至2024年四季度(最新一期),华安财险风险综合评级结果连续12个季度为C。
华安财险称,主要在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公司经营持续改善、偿付能力稳步提升,风险综合评级相关风险因素将会逐步得到化解。”
据悉,华安财险2024年—2026年总体发展目标是保持风险可控下的规模增长,引进战略投资者,完成增资扩股,完善公司治理,提升风险综合评级,产品开发及客户服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深化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为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华安财险能否顺利提升风险综合评级,从而扭转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局面,仍有待观察。
华安财险近两年收入及归母净利润情况(合并报表口径,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投时关键词:华安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