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备战人身险4月升级 现有产品将大面积退市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2-22 08:56:1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去年9月份保监会发布的76号文,正影响着整个保险行业。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调查获悉,各保险公司正紧张备战4月1日前的产品大升级,届时一大批万能险、返还型健康险都将升级换代,新产品方向是降低理财功能、提升保障水平。

现有产品将大面积退市

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即76号文)将于4月1日正式实施。受此影响,一大批不符合新规的保险产品需要在3月底前退出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这一轮停售潮包括很多市面上的热销产品,例如平安人寿“赢越”理财产品、“百万任我行”两全保险都将面临退市升级。中国人寿涉及退市的产品达60多种,新华人寿、太平人寿也有热销健康险停售。

虽然无法准确估算此次停售产品的保费规模,但受到76号文影响的产品类型包括了个人定期寿险、个人两全保险、个人终身寿险和个人护理保险产品,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寿险产品,其中以返还型健康险产品和万能险冲击最大。

“76号文看起来很简单,一共只有八条,但它从保障水平、评估利率、存续期等方面对现存人身险精算制度做出新要求,提高保障水平,降低理财功能。逐条比对下来,现存的相当部分万能险要替换,需要重新报备的健康险也很多。”上海昱淳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保险精算师徐昱琛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对于利润测试为负的产品,将要追究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的责任。总精算师成为公司产品精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签字将非常谨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徐昱琛表示。

保险公司忙上新产品

4月1日大限逼近,各公司产品精算部门都在紧张规划新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76号文影响最大的几个条款,包括提高人身险产品的保障下限、提升万能险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为年复利3%、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做出类型限制和额度限制,对总精算师进行责任追溯等。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获悉,针对新要求,大多数新上产品将对身故责任或产品费率进行调整,提高产品的身故保额;新产品的保单贷款比例将调整为80%,而现在绝大部分产品的保单贷款都高于80%,有的甚至超过95%;另外,新上产品的低档分红演示水平会较老产品更低。

此次升级,不少保险公司还将顺带完成第三套寿险生命表的导入。去年底,保监会公布了第三套生命表,相较于第二套生命表,第三套生命表被保险人群的死亡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男性和女性寿命分别为79.5岁和84.6岁,较第二套生命表数据分别提高2.8岁和3.7岁。

76号文发布之前,部分中小险企利用万能险迅速扩大保费规模,由于承诺高收益,不仅造成负债端成本上升,而且导致资产端的投资激进,造成期限错配,给保险公司自身带来风险,脱离了保险的本质。76号文的政策导向是往“保险姓保”的方向规范,新产品强化了保障功能,相应则弱化了保险作为资产管理工具方面的部分属性。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对76号文进行解读时也称,要坚持“保险姓保”,提升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促使人身保险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发展风险保障类和长期储蓄类业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对于产品升级对于寿险市场保费结构带来的影响,方正证券研报显示,规定出台前的2016年1月至7月,万能险的保费收入已超过2015年全年,达8670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为34.5%。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预测,受监管的影响,2017年底,万能险保费规模占比将会压缩至24%。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