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大上市寿险公司年报大比评:优势扩大,强者恒强

来源:蓝鲸新闻 2018-04-02 14:56: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17四大上市寿险公司年报大比评:优势扩大,强者恒强)

3月29日晚间,伴随中国太保2017年年报披露,四大上市险企2017年业绩全部“亮相”,其中,去年经历“阵痛”的寿险业务格外引发关注。以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人寿四家寿险公司为例,在2017年全行业强监管、严合规背景下,四家险企仍呈现价值稳增长之势,带给行业极大信心。

脚步放稳健、需求仍强劲,寿险公司发展红利依然显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7年的寿险行业,稳健或是首选。无论是升级产品、调整结构,还是转变增长方式,目标都是更好地促进寿险业回归保障,夯实高质量、稳健增长基础。2017年,四大上市险企也领先行业,纷纷调整步伐,稳中求进。

细分来看,平安人寿近年来率先聚焦价值增长,2017年以4963.81亿元的内含价值与37.8%的增速成为行业领跑者,同时其更加注重保障型产品,在代理人渠道中,长期保障型业务新业务价值469.33亿元,占比77.2%;太保寿险则驶入转型2.0阶段,并坚持做保险业“长跑者”,2017年寿险业务内含价值达2140.37亿元,同比增长超15%;作为转型“坚定派”的新华人寿,在2017年宣布转型收官,坚定砍掉趸交“包袱”后,初步形成续期拉动保费增长模式;而寿险老大哥国寿,也转变观念砍掉100亿银保趸交,向着更为稳健的增长方式转变。

你追我赶之中,四家寿险公司也率先尝到“甜头”。最新年报显示,2017年平安寿险规模保费4535.57亿元,同比增长27.7%,实现净利润347.32亿元,同比增长42.1%;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5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净利润322.53亿元,同比增长68.6%;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756.28亿元,同比增长27.9%,实现净利润100.70亿元,同比增长17.9%;相较于其他三家的正增长,新华人寿则稍显落后,2017年新华保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092.94亿元,同比下滑2.9%,但纵观全年,坚定砍掉趸交业务的新华人寿,负增长幅度正逐渐缩小,未来实现正增长指日可待。

稳健增长的红利在2018年或将持续释放,同时,显现的还有调整力度、步伐不同所呈现的差异。以目前监管发布的2018年1月保费数据来看,步入今年1月,市场格局又有“新变化”。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1月,平安人寿以1406亿规模保费超中国人寿1354亿,成功实现超越。

未来,稳健基础之上,叠加消费升级需求爆发期,寿险公司仍然拥有发展好时代。今年在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强调,“中国的保险市场肯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增长最快,质量最好的保险市场”,其引用最近看到的一份报告分析称,在中国大陆居民的金融消费中,连续两年保险排在第一位。同时,从平安过去的投保人来看,这几年结构性上也有很大的改变,现在的主力军“80后”消费者对于保险理解更深,需求更强。

三大后劲指标对比:高价值、强队伍助力寿险公司稳健向前

优结构、强需求必然是推动寿险业前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未来,四家寿险公司增长后劲如何,也同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最新年报数据给出答案,四家寿险公司价值、结构、队伍三大关键指标齐齐向上,而这些指标背后,则蕴含着未来高质量稳增长中,强劲且有力的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对比四家寿险公司三大指标,平安人寿都位居领先。

首先来看价值指标,价值增长为何重要,因为其关乎着一家寿险公司的增长潜力,进而影响着寿险公司长期可持续的利润来源。数据显示,2017年,平安寿险一年新业务价值上涨至673.57亿元,同比增长32.6%;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上涨至601亿元,同比增长22%;中国太保一年新业务价值上涨至267.23亿元,同比增长40.3%,新华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上涨至120.63亿元,同比增长15.4%。看来,2017年,四大寿险公司仍然高价值增长,成为未来高质量、稳健发展的的首要支撑。

其次,来看结构指标,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指标,展现了寿险企业阶段性转型成果,体现未来发展方向。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四家寿险公司中,提升期缴业务、续期保费均是共同目标,其中平安人寿表现最优。在平安人寿2017年个人业务中,续期业务保费收入2951.65亿,同比增长27.4%。个人业新业务中,期缴保费稳步增长,代理人渠道期缴保费同比增长36.2%,银保渠道期缴保费同比增长57.9%,电销、互联网及其他渠道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7.8%。

其他三家的结构指标也在持续优化。2017年,中国人寿续期保费达2881.06亿,同比增长28.9%,续期保费占比提升至56.3%,同比增长4.4%,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缴保费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达58.35%,同比分别提高7.71、3.66个百分点;中国太保2017年个人客户业务中,续期保费达1047.11亿元,同比增长34.2%,代理人新保业务期缴保费达470.83亿元,同比增长31.2%;新华保险续期保费774.67亿元,同比增长19.4%;首年期缴保费收入278.09亿元,同比增长17.4%;十年期及以上期缴保费183.11亿元,同比增长29.6%。

此外,再来看看直接影响价值、转型落地的因素——代理人队伍指标。寿险行业中,个险无疑是重头戏,近两年,寿险公司集体加码代理人队伍,“以人为本”成为行业共识。年报显示,平安寿险2017年代理人规模达138.60万,较年初增长24.8%;中国人寿个险渠道营销员规模达157.8万人,较2016年底增长5.6%,中国太保代理人规模达87万,较年初增长33%;新华人寿个险营销员规模达到34.8万人,同比增长6%。

数量上的增加之外,2017年,代理人质量、产能提升,也成为寿险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这方面,平安人寿一直走在四家寿险公司前面,近两年,其不断强调代理人质量提升,并不断披露代理人产能提升情况,2017年,平安人寿更借助神经网络、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AI技术对代理人进行动态画像,实现增员全流程在线管理,精准识别高留存人员;预设代理人最佳成长路线,提供在线实时指导,帮助队伍改善留存、提升产能。数据显示,2017年平安人寿代理人产能较去年提升7.1%,月均首年规模保费达到8373元,月均收入也达到6250元。

“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2017年下半年资金环境开始明显趋紧,保单销售压力迅速上升,目前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中”,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在其看来,今年,寿险公司代理人团队强弱所导致的业绩分化将持续显形,队伍弱的公司或将迅速暴露问题,队伍强的公司则相对更为稳健。看来,以平安人寿为代表的四大寿险公司,未来发展有着强支撑,优势会愈加明显。

竞争优势盘点:交叉促协同、科技持续加码,平安人寿成“领头雁”

无论从新业务价值增长、业务结构的突破,还是代理人质量而言,上述指标直观呈现出寿险行业平安人寿的较大优势。那么继续深挖,为何平安人寿走在最前列,可以发现,2017年不仅是平安人寿,四家公司都开始寻求增强竞争优势。

以刚刚发布的2017中国太保年报为例,年报显示,2017年,中国太保全力以赴推动保险主业链条上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发展,加速各业务板块的融合,细看措施则发现,无论是发力交叉销售,协同营销,还是资源共享、打造大客户生态圈,中国太保强化竞争力的“灵感”似乎来自中国平安。

此外,2017年,加码保险科技、打造增长新引擎仍是寿险公司持续追求的方向。科技已成为寿险公司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推力。当行业人口红利期结束,整个寿险行业将从“人力主导”时代全面进入“服务主导”的新时代,快速、便捷、全面、贴心、有温度的服务或许会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指标。而这也正是目前寿险公司下大力气加码科技含量的重要原因:科技一方面让传统保险业跟上新时代步伐,走出固有模式,另一方面又通过持续长期地服务客户,从而以服务促进销售,形成长期、独有的竞争优势。

在此方面,平安寿险运用领先科技,从传统金融业、保险业痛点出发,深入革新行业“老、旧、弱”,并充分探索前沿,利用AI技术助力客户,构建精准营销新模式。围绕客户需求,平安人寿多场景积累海量客户,通过高频互动动态了解客户,形成360度客户视图并进行多维分群;智能生成产品、服 务、渠道和接触时机,推送接触线索至客户及代理人。而依托注册户超1.36亿的金管家APP,平安人寿获客、投保同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智慧客服”则可支持包括保单贷款、生存金领取、保单信息确认和受益人变更、理赔等几乎所有保险业务在线完成办理;“智能核保”又使核保、承保时效性的进一步提升;“闪赔”服务则不断升级追求极致,将理赔时速缩短到30分钟内。平安人寿正依托科技,全流程、全角度颠覆传统。

同时,中国人寿不断推进“科技国寿”建设步伐,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传统保险业务更为便捷化;中国太保也不断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保险供给能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驱动,整体推进数字化产品研发,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弥补了此前在客户服务方面的短板;而此前步伐稍显缓慢的新华人寿,也表示将在2018年加快利用科技的脚步。

从四大上市险企年报中可见,“阵痛”已是过往。市场更关心寿险业发展前景。对此,中国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李源祥或已在业绩发布会上给出最好的答案。在其看来,中国市场是全世界最好的寿险市场,潜力最大,成长率高,盈利性高。未来,几大保险公司将一同协作发展,“共同把中国市场做好”,这也许是整个行业的愿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