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30年蜕变:从全牌照红利转型科技创新红利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4-09 08:14: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国平安30年蜕变:从全牌照红利转型科技创新红利)

 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诞生了一批世界级企业,中国平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作为全球市值第一大的保险集团,中国平安过去15年总资产从1863亿增长到6.5万亿;过去30年,平安几乎抓住了每次重大的市场机会;在竞争领域,平安很少失手;近年,平安还在金融科技领域孵化出4个“独角兽”……平安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站在公司第4个十年的开局,平安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勾画怎样的未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队近日走进中国平安,对话公司高管,一起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多面平安

    3月21日,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超市场预期的业绩报告:20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42.8%。

    时间拉长到过去的15年,平安总资产、净利润均实现近30%的年复合增长率。

    以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有人表示,“平安不是白马,而是汗血宝马”。也有人担忧,平安是否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速?市值创下新高后,平安未来十年的增长点在哪里?

    横看成岭侧成峰,平安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提起中国平安,有一组标签让人无法忽略:A股+H股上市、白马股、《财富》500强第39位、中国金融业黄埔军校、全牌照金融公司、狼性文化、绩效为王、互联网“独角兽孵化器”。

    有一组数据最能反映中国平安的体量:成立30年,拥有170万员工和代理人、1.66亿个人客户、4.36亿互联网用户、总资产6.5万亿、市值1.2万亿左右、旗下4家独角兽估值超400亿美元。

    换句话说,每1000个中国人里面有就1.1个人在平安上班。公司有内部员工如此描述在平安工作是什么感觉:“在平安工作的人散发着共同的气质,确认过眼神,就知道对方是一路人。在平安,大家是为事情打工,不是为领导打工。”

    曾在中国平安从基层干到总部的前员工、靠谱保创始人吴军,将中国平安和同行相比,总结道:如果想跟平安产生联系,首选是成为该公司股东,回报丰厚、稳健;次选是成为高管,压力付出与薪酬回报绝对成正比;第三个选择是成为客户,可以体验国内最佳金融服务;第四个选择是成为该公司销售人员,有着可多选的产品线和强大的支持;第五个选择是成为业务合作伙伴,有稳定但不超额的收入;最后的选择是成为员工,好处是可以学到本领,但工作压力比较大。

    一千个观察者眼里有一千个平安。如果要探寻平安为何能抓住改革开放时代机遇,走出深圳走向全世界,还需要拉长视角深入观察。

    增速换挡

    是转型科技的逻辑起点

    过去30年,平安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随着公司各项指标基数增大,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吗?市值站上万亿之巅后,中国平安下一步的增长点在哪里,成为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说,“正如公司董事长马明哲所言,平安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随着基数的增大,公司的增速下降几乎是必然的,特别是几项大指标,如资产规模、收入增速。”

    紧接着这个话题,他阐述了中国平安为什么要做科技转型。“科技会深刻地改变整个社会生态,改变整个企业的产品形态、服务形态和客户服务渠道。趋势改变的方向是坚定的,但过程是逐步的。”

    在这个科技转型的过程中,平安可以提升业务收入含金量,降低资本消耗,继续提升效率。

    比如医疗健康板块,未来增速会很快,但中国缺乏大型医疗健康集团。医疗健康产业链很复杂,前端有诊所、医院、药店,后端有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厂家,医药研发周期、CFDA认证很长,产业链也很长。

    任汇川认为,越是像这样的产业,越需要平安这样大体量的公司参与,帮助打通整个产业链。目前,平安从医疗健康体系、系统软件,到医保控费,再到线上好医生、线下的万家诊所,做了很多投资,将来还想投资医院,以便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时候,能一条线全部打通。

    “如果这件事情做好了,平安或许可以重演过去十年、十五年保险和金融增长的故事。”任汇川说。

    6万亿之后“稳”更重要

    一家金融机构,管理数百亿资产、数千亿资产,与数万亿资产所需要具备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

    去年底,中国平安的总资产近6.5万亿。如此体量的平安犹如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巨轮,面对天气变化如果应变不足,便可能遭遇不可挽回的结局。

    “我们内部觉得,企业经营的保命之根本,是要稳健、要盈利,不能出现重大的经营性风险。”任汇川强调,“风险有客观的、有主观的,企业至少在主观上不能犯重大的错误。”

    任汇川举例,“平安6.5万亿资产,如果投资失败了怎么办?如果碰到系统风险,损失5%,那就是几千亿不见了,公司偿付能力、资本充足率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关门。”

    平安的解决方案是,立足国内发展机会,在自身擅长领域,严格遵守风控纪律。

    在平安内部,把风险分为五类: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扎好这五个“篱笆墙”,保持公司立于不败之地,是最基本的工作。

    众所周知,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战略资产配置是影响资产结果的80%,战术资产配置影响余下的20%。“在大类资产配比上,我们是非常谨慎的,必须严格遵守规则,投资要靠纪律,我们绝不会因为某类资产今年可能赚一把,就突破配置比例。”

    同样,在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品牌声誉风险等方面,平安也监控得非常严。

    寻找发展机会上,中国平安将跟随国家的大政方针,近年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新兴产业、一带一路、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投入不小。

    “未来,平安将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市场领域,平安仍会聚焦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投资和主业扩张的计划还暂时没有,有也仅限于研究阶段。”任汇川说。

    理由是,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均收入在增长,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后,人们对寿命延长之后养老的需求在提升。当前我国人均保险密度、深度距离全世界只有一半的水平。

    “说小一点,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很大,平安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说大一点,平安越大越要稳健,资产大了就不能去博了。”任汇川说。

    独特的金融全牌照

    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被投资界反复研究,也被不少金融机构竞相模仿,但皆感叹难学到精髓。

    在“互联网+”时代,平安综合金融模式,不是几张金融牌照加上几个互联网销售平台就可轻易复制。要探究平安综合金融真正的独特之处,或许要将平安的金融子公司,与170万人力资源、1.66亿个人客户、4.36亿互联网用户、强大的后台管理和技术支持结合起来看。

    首先,平安有一个强大的主业,让综合金融发展之初先有良好客户基础。这个主业就是保险,保险让平安积累了上亿的个人客户。其次,平安拥有综合金融全牌照,能够向客户提供丰富的全产品序列。再次,平安的技术能力对综合金融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以前我们做综合金融是靠一个个门店、一个个业务员,身上揣着七八种产品给客户选择,现在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线上服务,能更方便地把多种产品推送给客户。”任汇川说。

    对平安而言,发展综合金融降低了管理成本和获客成本。2017年年报显示,平安个人业务净利润占比66.2%,客均利润356元。

    如果没有强大的指挥中心和系统管理能力,要将“互联网+综合金融”在全国一盘棋地推进,将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这也使平安的综合金融无法被后来者复制。

    对平安综合金融快速推广秘诀,任汇川用“利益驱动”+“文化推动”、“一横一纵”来概括。

    利益驱动上,“行政手段+考核机制”是基础。平安每个子公司的工作计划里,都有综合金融的任务。“不管是银、证、保子公司,在年度考核里完成主业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可能是80%,综合金融占到20%。”

    文化推动上,平安倡导“包容、协作”,鼓励每个子公司之间深入交流。比如,每个子公司内部都成立了综合金融部,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平安旗下可能有十几个分支机构,但当地有两个组织把大家连在一起,一个是个金会(面向个人客户),第二个是团金会(面向团体客户)。个人客户综合金融委员会地方分会的牵头人,一般是寿险分公司总经理;对公业务一般由平安银行分行行长牵头。通过党委、团体委员会的力量,平安把当地组织进行横向连接,形成“一横一纵”的管理方式,推动综合金融落地。

    平安综合金融能有效实践的一个重要法则是,对每个子公司保持了高度控股。任汇川称,“我们现在26个子公司,大部分是自己创办的,避免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协作时,发生利益冲突。”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赵湘怀深入研究平安多年,认为平安是战略驱动型公司。他对平安的战略能力极为称道:“平安是一家代表未来的公司。”外界看到平安今天的样子,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前布下的局,而平安今天做的事情,可能要在五年之后才能看到“果”。

    用马明哲的话描述,平安战略特点有“三多”:一是“多几步”,犹如下棋要看五步,平安战略也要多看几步;二是“多团队”,不同专业用不同的人;三是“多平台”,平安正在向全行业开放它的金融科技能力,以打造开放式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新十年,新愿景

    最近几年,中国平安变了。

    2017年12月,平安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流感预测”技术,在重庆提前预警了流感来袭。

    在医疗领域,过去医生诊断靠人工拍片,误诊率不低。平安开发出AI智能读片技术,能将肺结节、胃癌切片、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准确度提高到90%以上。

    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深圳机场使用,人脸识别的结果与公安系统罪犯信息自动匹配并预警。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公布,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99.84%的准确度在该数据库中位列第一……

    据中国平安董秘、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介绍,这些前沿科技,均来自平安旗下的科技子公司。过去10年,平安每年都拿出1%的营业收入投向科技研发。目前平安在金融、医疗专利申请数超过3000项,在中国金融机构中排第一、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排第二。

    站在第四个十年的开局,平安正在发生变化:它越来越不像一家金融集团,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它从经营风格最保守的金融保险行业,走向了时代最前沿的科技行业。

    谈到平安新十年的愿景,盛瑞生表示,三十年来,平安从河东走到了河西,也就是从传统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的双驱动,平安的愿景是“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

    “公司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呢?董事长马明哲经常讲一句话,他说中国要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要走到世界前列,这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批伟大企业出现,和这个国家一起实现中国梦。他希望平安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盛瑞生说。

    “平安很难对自己市值做预测,但在财富500强或者福布斯上市公司全球2000强里,以平安的发展势头、利润的稳健增长、资产规模的增长以及营利能力的增长,我们仍有机会不断往前。”盛瑞生表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