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声音:金融监管 科技引热议 保险业开放路径渐明晰

来源:蓝鲸财经 2018-04-12 11:29: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博鳌声音|金融监管、科技引热议,保险业开放路径渐明晰)

4月11日,为期三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闭幕,会议期间,多国嘉宾思想交流、共谋发展,亚洲经济预测、货币政策、跨国公司投资新趋势等多议题向世界散播“博鳌智慧”。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其中开放保险行业被单独提及,此外央行行长易纲还带来了金融领域行业开放实质措施,多位嘉宾对此发表意见,而未来金融拥抱科技的新生态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此蓝鲸财经进行了梳理统计,来看博鳌论坛中的保险声音。

保险行业开放路径渐明晰,寿险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今年,我们将推出几项有标志意义的举措。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要确保落地,同时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事实上,对于中国金融领域将继续开放的预期已有一致,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媒 体见面会上指出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是必然的,包括人民币自由交易的改革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同时其预计中国金融的深度开放在近五年时间里将更受重视,“下一步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将更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11日,易纲则带来了金融领域开放实质性措施的消息,其表示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落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看,包括三大原则,十二项具体措施,其中六项预计在上半年落实,五项在年内落实,此外易纲还表示沪伦通争取在年内开通。值得关注的是,十二条具体措施中,四条涉及保险领域,包括在上半年将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保险外资经纪公司经营的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扩大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金融、保险等行业都是非常敏感的,过去一直觉得开放条件不够成熟,而现在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受到一些挫折的情况下,中国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也是给世界做了一个示范。

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行长李若谷说道,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的金融领域一直在持续开放,有很多的外国银行、投行以及保险公司在中国运作,对于外商投资者来说,都强调中国法制系统的透明性、国际的操作性相对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的话,相信外国的投资者也自然会对这些政策充满信心。”

众安保险 CEO 陈劲则表示,在整个金融开放的几大类主体中,保险业开放步伐应该是迈得最快的,“当年加入世贸的时候其他的金融机构都是5年,保险是3年,这个过渡期的设置都是不一样的”。通过开放进一步的竞争将使得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断地提升效率,建立本土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自信。

审慎监管、内资外资一视同仁,严格管理金融牌照

易纲指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欢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投资和运作,但将平等地对待国内资本和外国资本,外资机构是否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要看这些机构本身的公司金融、治理结构等情况。

“目前我们提高了持股比例限制,其实是为很多细分领域的开放提供了机会。虽然每个细分领域还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现在我们的原则是清楚的,就是在目前审慎监管体系下,对中外资一视同仁。”

易纲也强调,扩大金融开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进入监管,“有些朋友认为国门大开,是不是监管放松了,我们开放实际上监管是加强的,放开对外资的准入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同时对各类所有制,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都要依法合规。“金融是牌照业务的,对于这种金融牌照,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服务的牌照是严格管理,是有金融准入资格的。”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稳定,提升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更好实现全球化。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的金融市场将更有竞争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将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中外金融机构可以在一个平等的经济场上进行博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不同层级的客户能力以及产品多样化将会提升,金融安全程度也会加强。

吴晓求也指出,金融监管的重要基础功能之一就是防范系统性风险,要防止个别风险变成系统性防线,防止系统性风险发展为金融危机。对于机构改革后“一行两会”架构,其认为央行主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宏观整体的管理,两会则对微观行为、长期风险和市场行为重点管理,就现行金融监管框架来看,吴晓求也表示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信心。

科技或放大金融风险,创新需取效益、风险平衡点

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的未来”分论坛上,金融科技的新生态被提及。众安保险 CEO 陈劲表示“金融科技对于未来、对于金融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而且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中国的,也是对全球的。”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则从银行角度进行了说明,他表示,从电子商务、银行电子化到互联网,到现在的金融科技,银行遇到的挑战非常尖锐,但随着技术、科技的发展,银行也在被改变,并通过科技和金融进行融合。马蔚华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或者是其他的金融机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这个高质量的数据公司和科技结合是最有条件的。”其表示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金融将相互交融,优势互补。“科技公司拥抱金融机构,这个是一个趋势。”马蔚华称,“大的金融中心,像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都在建立金融中心+科技的双中心,双中心这个大的形势下面更多的给金融和科技结合创造了条件和媒介。”

至于科技和效率风险的问题,马蔚华指出,一种新的科技和传统的金融结合起来,对它的认识是有过程的。科技由于本身的外溢性,界限模糊以致虚拟,另外科技用信息流代替原来的资金流,传播速度较快,也更具隐蔽性,”很多科技产品被包装来包装去,你不能一下子看透它。“因此风险被放大,任何的商业机构在研究这个创新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的另一面,让它在效益和风险之间取得一个最佳的平衡。“同样用金融科技做监管工具,这是必须要做的。”

在监管方面,中国互联网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服务科技含提高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指出在Fintech环境下,发生风险的本质还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包括合规性、违规经营的风险、违约风险以及信用状况等。在科技发展,特别是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数据化时代下“要解决好金融监管如何有效地适应。”李东荣指出,在科技发展的情况下要针对这个新特点不断地改进我们的金融监管方式,“我们传统银行在拥抱新科技,监管机构也要拥抱新科技,这是肯定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监管应该与时俱进。”

“金融市场的发展会更多的应用金融科技。“陈劲说道,现在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各方面都已经加强了管理,就是监管怎么样实现穿透式一致性的管理,金融科技运用到了这个行业里来,但是不能违反金融管理的基本要求。所以发展金融市场,防范风险是永恒的话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