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保险工具筑牢治理防线,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热情持续攀升

来源:证券之星财经 2025-07-02 17:45: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年来,我国A股上市公司对董责险(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的投保热情持续攀升。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海联讯、新时达等超280家上市公司发布拟购买或续保董责险的公告,且由于信息披露标准的不统一,实际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可能更多,远超2020年全年的184家。董责险正逐渐从“可选项”演变为“必选项”,不仅反映了企业风险意识的觉醒,更凸显了相关政策法规与上市公司治理需求的深度契合。

2024年7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董责险制度,鼓励公司投保董事责任保险,并要求投保公司在为董事投保或续保后向股东会报告相关信息。这一条款的出台直接为董责险的普及提供了法律基础。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王民分析指出,新公司法进一步强化了董监高的履职责任,董监高投保董责险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新公司法不仅首次在正式立法文件中明确表现出,将董责险从上市公司范畴扩展到非公众公司的立法意向,同时将董责险的适用对象从独立董事扩展到全体董事,从中可以看出立法机构日益重视董责险的积极作用,希望可以扩大董责险的适用范围。

与此同时,新《证券法》确立的“中国式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大幅提高了A股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群体面临的诉讼风险。若上市公司出现信息披露违法或虚假陈述,高管可能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董责险则成为分散风险的关键工具。

当然,董责险的火爆并非单纯源于政策驱动,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对企业治理的赋能作用。随着上市公司对董责险功能认知的全面升级,其采购逻辑已从单纯的“风险兜底”转向更深层次的治理工具应用。多数上市公司在公告中强调,购买董责险的核心目标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降低管理层履职压力,确保决策层在复杂市场环境下能够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并通过市场化保险工具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从市场反馈看,董责险的投保行为已呈现出明显的“头部效应”,治理水平较高、信息披露规范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董责险完善风控体系,国有资本在风险管理上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前瞻性和系统性。根据平安产险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5月底,信披评级为A级(最优类)的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比例为42.8%,央企上市公司更是高达60.6%,均远高于市场28.4%的平均水平。

然而,董责险并非“万能钥匙”。尽管其能覆盖因疏忽或过失导致的民事赔偿责任,但对于故意违法行为(如财务造假)则无法提供保障。有业内人士强调,董责险的赔付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一是索赔需因履职行为引发,二是行为被认定为过失或疏忽而非故意,三是事项符合保单约定的赔偿范围。因此,企业需在投保前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敞口,并与保险公司协商定制化保障方案。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我国董责险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其渗透率仍远低于成熟资本市场。据业内人士估算,当前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约为20%,与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80%以上的投保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一差距背后,既有市场供给端的瓶颈,也有企业认知层面的不足。

从供给端来看,董责险的非标准化属性限制了市场的高效发展。王民表示,与车险等标准化产品不同,董责险是非常复杂的职业责任保险,需要“一司一策”定制化设计,这对保险公司的人才储备和风控能力提出很高要求,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核保核赔规则与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董责险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投保与理赔信息的不透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董责险的普及。

从需求端来看,部分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认知仍显不足,仍将董责险视为“可选福利”,而非“必要风控工具”,导致投保意愿滞后。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身经营稳健无须投保,或者将董责险视为“非必需支出”,从而影响了投保积极性。

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董责险行业将从“蓝海”走向“深水区”。在这种情况下,险企唯有在精准定价、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才能使得董责险真正成为维护上市公司稳健发展的“防火墙”。

对此,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为险企提供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升承保能力,扩大市场份额。随着上市公司对董责险需求的提升,险企需要扩大承保范围,提高承保限额,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定制化程度。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状况和需求各不相同,险企需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董责险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特殊需求。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董责险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责任保险,其风险较高,险企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确保稳健经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