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发布公告称,经审议,同意吸收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这是继3月24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四家险企获批后,第五家进入黄金交易市场的保险机构。这一事件标志着保险资金在资产配置中进一步向贵金属领域拓展,也反映出黄金市场参与者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自2024年《关于优化黄金市场参与者结构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监管层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参与黄金市场,明确支持保险、养老等长期资金依法合规投资黄金产品,旨在通过多元化市场主体提升市场活力。2025年2月,为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宣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寿等试点保险公司可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包括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等),进一步在政策上推动了险资在黄金市场的布局。
上金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上金所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已超过六成,而险资的入场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黄金作为抗通胀和避险资产,其特性与保险资金长期稳健的投资需求高度契合。此次泰康人寿的加入,不仅是企业自身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化,更折射出整个行业对黄金市场战略价值的重新认知。
从保险行业视角看,保险资金奔赴黄金市场具有必要性。近年来,全球低利率环境持续发酵,传统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不断压缩,而黄金的保值属性与保险负债端的长期性形成战略互补,能够有效对冲利率下行风险。华泰证券研究员李健具体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结构以债券为主,在利率下行环境下,投资收益面临较大压力,对于险资来说,拓宽投资范围至黄金有助于提供新的高收益投资机会,缓解利率下行带来的投资压力。
具体到泰康人寿的案例,其加入上金所会员的显著意义便在于扩大投资渠道。作为国内领先的寿险公司,泰康人寿近年来持续推进资产配置多元化,黄金的加入将进一步优化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而对于黄金市场而言,保险资金的参与亦有助于丰富市场参与者结构,促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一方面,保险资金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其入场能够为黄金市场注入稳定资金流,缓解短期交易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黄金市场的多元化参与主体结构,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黄金市场发展,完善人民币黄金定价功能。
因此,险资布局黄金市场是一场具有正向意义的“双向奔赴”。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指出,一方面,黄金投资有助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推动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另一方面,险资的入场也将为黄金市场带来更多长期资金,为黄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提升黄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增强人民币黄金定价权。
未来,监管层面或将进一步放宽险资参与黄金市场的限制。但是,对于保险机构而言,黄金市场属于新兴领域,充满未知与挑战,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黄金资产的长期增值,将成为险企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建议,保险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运用风险评估模型等工具,对黄金投资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和风险敞口。同时,综合运用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情绪分析和量化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把握市场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