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太保披露核心数据:寿险未来可释放利润近1800亿)
⊙记者 黄蕾 ○编辑 陈羽
近期涨势如虹的保险板块,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在昨日面向投行召开的资本市场开放日上,中国太保高管团队罕见披露内部核心数据,并对外界关注的核心业务寿险的价值结构及影响会计利润的因素作了详尽披露。
近年来,中国太保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发展迅速,新业务价值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23%,剩余边际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21%,截至2016年末剩余边际余额约为1726亿元。这组数据背后传递出的重要信号是:太保寿险业务对利率下行的敏感性低于同业,利润结构更均衡更稳定,关键是有近1800亿元的未来税前利润释放空间。
剩余边际带来利润稳步释放
寿险业务是国内保险业利润总盘子的主要来源,也是中国太保盈利的主要功臣。近两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国内利率持续下行和资本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金融、保险业的盈利能力成为投资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太保寿险业务的内含价值及新业务价值增速是否可持续,持续低利率环境是否对其未来盈利产生冲击,太保的业绩能否保证稳定增长并维持充足稳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太保昨日抛出一组核心数据,以示其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剩余边际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21%,截至2016年末剩余边际余额约为1726亿元”。
何为剩余边际?如何来理解这一会计专有名词对保险公司会计利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据保险业财会方面的专业人士介绍,剩余边际释放是保险公司未来会计利润的主要且稳定的来源,是由保险公司业务的规模和质量所决定的,是作为会计准备金的一部分逐年释放的。“保障型业务及新单业务卖得越多,可释放的剩余边际利润就越多”。
这从太保寿险的业务架构中便可管窥一二。据太保方面昨日披露,在其1726亿元的剩余边际余额中,保障型业务贡献较大,占比高达63%。“主要得益于新保保费的增长以及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的提升,长期险新保剩余边际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22%,长期险新保利润率(剩余边际/首年保费)逐年提升、年平均增长14pt。”
从剩余边际这组数据中也可看出,一方面,太保寿险业务对利率下行的敏感性低于同业,那是因为,长期保障型产品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远低于短期储蓄型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太保寿险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均衡的“三差鼎立”结构,即除利差产生收益之外,费差、死差也实现盈利,这样方能在利率、投资等风险叠加时,避免业绩大起大落。
新业务偿付能力充足 能满足自我资本需求
其实除投资者最关心的利润之外,寿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价值、偿付能力的协调平衡发展。从中国太保此前披露的财报来看,目前其寿险业务的偿付能力充足,2017年一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67%、核心充足率达265%。
从昨日开放日上传出来的信息来看,“偿二代”下,太保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并且相对稳定,抵御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能力较强。主要由于一季度新业务规模较大,特别是以“金佑为主”的新业务价值率较高的长期保障型业务发展较快,促使太保寿险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明显。
太保管理层对此解释称:“2017年一季度新业务首年"偿二代"下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8%,能够满足自我资本需求。”具体来看,太保寿险的新业务贡献实际资本316亿元,新业务占用最低资本127亿元,新业务偿付能力溢额189亿元。
自集团上市十年以来,太保寿险也迎来了巨变。据太保管理层昨日披露,十年间公司寿险业务收入为上市初期的2.7倍,寿险业务净利润为上市初期的1.9倍,内含价值为上市初期的5.9倍,新业务价值为上市初期的6.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