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监会: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7月5日,中国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袁序成就商业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答记者问。袁序成表示,整体来看,商业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信随着《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行业自身发展及外部环境都会有促进和改善。
袁序成表示,与行业自身纵向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保持了较快的速度。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保险机构已开始经营具备一定养老功能的年金保险。近年来,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43%。
但与发达国家横向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仍较为滞后。袁序成表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具有养老保险功能的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在全部保费收入里占比大约为50%,而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的占比超过35%。2016年,我国具备养老功能的人身保险(包括各类在被保险人年满55岁后向其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保险产品)保费收入为86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为25%,积累保险责任准备金约1.9万亿元;有效保单件数6140万件,有效承保人次6532万。其中,退休后分期领取养老金的养老年金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500亿元,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的占比仅为4.4%,积累保险责任准备金2600亿元;有效保单件数1348万件,有效承保人次只有1707万。
袁序成表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既有行业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
从内部看,存在三个短板:一是技术短板。精算技术是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核心技术。商业养老保险存续期长达数十年,涵盖投保人整个生命周期,保险公司经营既要考虑长寿风险,又要考虑汇率、利率、国债收益率等经济因素影响,精算技术的优劣,对于合理设计产品,有效管控风险具有重大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精算技术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人才短板。商业养老保险专业性强,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需求看,当前行业整体人才储备不足,包括精算、投资、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
三是规制短板。一是在监管政策方面,针对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长期风险管控等法规制度仍有待健全和完善;二是在管理制度方面,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有待加强。总体来看,商业养老保险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无法有效满足群众对商业养老保险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外部看,存在三个不足:一是商业保险意识还不够高。大多数老百姓(603883,股吧)把保险作为一种消费,认为未来养老安排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缺少主动投保并管理养老风险的意识。二是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大。从国际经验看,税收优惠是撬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尚未落地。三是购买力还不够强。虽然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但我国低收入人口还占有一定比例。整体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能力还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