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问众安保险赴港IPO:千亿估值背后有何市场逻辑)
6月30日,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安保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正式踏上IPO之路,金融科技第一股终于要来了。但众安保险千亿估值能否支撑引起了市场的热议。因此,作为金融科技第一股,众安保险具有较好的估值前景在情理之中。”
缄默期,众安保险未作出回应。不过,公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还是向市场和投资人传递出一些信息。
一:业绩
是否适用传统险企考核标准
财务数据是招股说明书最核心的内容。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通常需要关注的数据是:
保费规模、业务增速,投资收益和盈利状况。
数据显示:过去3年,众安保险的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从2014年的7.94亿元大幅增长至2015年的22.8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16年的34.08亿元。另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众安保险今年前5个月的保费为20.5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近90%。
2016年,众安保险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937.2万元,同比大幅下滑接近80%;已赚保费为32.25亿元,总资产为93.3亿元。从2013年11月开业,除2013年出现亏损外,2014至2016年三个完整经营年度,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是3698.1万元、4425.7万元、937.2万元。
一些财务分析人士提出:“在众安保险2016年营业利润中,主要是靠营业外收入,经常性损益还是亏损的。”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保险公司的净利润与投资收益及承保收益直接相关。目前,众安保险的投资收益应该与市场平均水平一致。其实,在业务规模及保费收入大幅增长的前提下,众安保险的承保亏损正在逐渐收窄。”
另一位保险行业市场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通常,财险公司的盈利周期在5至8年。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关心的是客户积累、业务布局以及规模增长,而非特定的财务表现。”
“归根结底,传统险企的考核标准可能并不适合众安保险。金融科技企业一旦形成规模,增长是爆发式的。”曹磊分析,“前期技术投入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普遍特点。由于众安保险将保险与科技结合,服务于新兴的互联网生态,目前仍为众安高增长投入期阶段,因此资本投入较大。”
那么,用什么维度来分析众安保险的财务数据?
上述接近众安保险的市场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其实,最能够看出财务数据健康度的,应该是客户年保费升幅。数据显示:2016年众安保险的客户年人均保费是9.3元,2014年这个数值仅3.9元,客单价每年呈翻倍式上升。
二:股东
是否意识到“光环”另一面
头顶“三马”(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光环,众安保险迅速崛起。
对此,众安保险从不讳言。依靠与淘宝、聚划算及若干其他由阿里巴巴拥有或经营的平台合作退运险,众安保险成立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退运险即贡献6亿多保费收入,占公司当年总保费收入的77%。
不过,“三马”的保险野心远不止一个众安保险。除了平安保险本身就是保险金融集团之外,另外“二马”正在通过收购、发起设立等方式开拓自己的保险版图。
曹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东的不确定性很可能成为众安保险未来的一个风险点,不过,目前,这个风险点仍然可控。”
其实,在招股说明书中,众安保险对于“股东”有着自己的态度。
记者注意到,招股书中,虽然核心优势方面强调了“深受股东支持”,但同样在风险因素中提及,“我们无法保证与股东签订的协议在届满后获得续新,也无法保证能够从股东的合作中获益”。
这里还特别提到退运险,是依赖股东与关联方的系统及平台挖掘的解决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同时材料中亦提及,“我们与股东及关联方的合作安排并非独家安排,很多同业正在开始提供与我们类似的服务”。在各方业务继续“深受股东支持”的同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硬币的另一面”,这也说明众安并没有完全“沉醉于股东优势”。
如何面对股东风险?
“换个角度看,有股东可以依赖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但众安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独立意识。目前,众安已在有意识地丰富其产品线。”上述保险行业市场人士指出,这一点从退运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2014年,退运险在众安保险总盘子中的占比超过70%,到2016年,这一比重降到35%。相对应地,2016年,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相比2015年有了较大的增长,均达亿元规模。
“也就是说,从保费收入的增长率看,健康险、货运险和意外险排名增速前三。”上述接近众安保险的市场人士称。
三:估值
高估值背后有何市场逻辑
估值是众安保险赴港IPO绕不开的话题。早在A轮融资时,估值偏高的质疑就一直缠绕着众安保险。
对此,曹磊分析:“金融科技企业的估值不能以传统上市公司的方式计算。”
事实上,从成立之初的“互联网+保险”到如今的“保险科技”,众安保险始终处于“保险+技术”的风口,由全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升级为金融科技第一股。
根据Oliver Wyman报告,按总保费计,2016年中国保险科技市场于规模约为3630亿元,众安保险占据0.9%的市场份额。其预测,保险科技市场2021年将达141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1.2%。
“众安保险更像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公司运作、思维模式、人员结构看,众安保险都跟传统保险公司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众安的发展遵循的是‘始于场景与数据、终于输出与赋能’的‘大厂’逻辑。”
在招股说明书中,众安保险称自己是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公司,凭借专有技术、透过场景设定开发以生态系统为导向的创新型保险产品及解决方案。
科技金融,也是众安保险勾勒的估值故事里最重要的。
另一个佐证不同的就是众安科技。
2016年,众安保险花费5000万元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希望其能向金融及大健康生态圈输送金融科技能力。据消息人士透露,已有一些金融机构在应用其研发的产品。
“如果以金融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估值来看,众安保险的估值并不算高。”曹磊认为,“当然,具体要等到IPO完成后才能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