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险公司四种模式强势构建健康管理产业链)
健康保险与医疗健康的融合趋势正在形成。9月11日,太保寿险投资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保监会批复。
这并非保险公司拓展健康产业链的首例。事实上,从打通医保理赔通道到接入医保移动支付,从布局移动医疗平台到设立专业医疗健康管理公司……平安、太保等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棋局正逐渐成型,从“简单销售健康险产品”向提供“一站式健康风险管理方案”转变。
健康险产业链新棋局
太保寿险此次拟投资1亿元设立医疗健康管理公司,是其丰富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战略的重要一步。此前,太保寿险旗下已有全资子公司太保养老产业投资公司和上海南山居徐虹养护院,另持有长江养老51.75%的股份。专门的医疗健康管理公司设立之后,将有利于推动医疗健康管理服务,并和太保保险业务相互促进。
介入健康医疗领域、延伸健康险产品产业链的,不仅是太保。一段时间以来,保、医跨行业“联姻”和合作的消息频频爆出,保险资本参与医疗健康领域呈现潮涌之势。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保险公司向健康管理产业链延伸主要有几种模式。一种是股权投资模式。例如太保投资设立医疗健康管理公司;今年5月,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好医生”在青岛开设了首家互联网医院。第二种是政保合作模式。例如2016年深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了医保移动支付的试点,平安壹钱包是合作公司之一。第三种是商保合作模式,例如众安保险2015年和华大基因合作推出“知因保”。第四种是在健康险产品上附加健康管理服务,这类模式在保险公司中运用最为普遍。例如平安健康险近期升级“平安e生保”,将“健行天下”健康管理计划与保险产品相结合。用户通过平安健康APP购买平安e生保,参加体检、完成在线测试、跟踪和提供体育活动参与度来赚取奖励。
保险公司向医疗健康产业链延伸的同时,医疗健康公司也在谋求设立保险公司,例如华大基因拟联合多家企业发起设立华大健康险公司。
提升客户活跃度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积极布局健康管理行业,一方面是因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居民的养老、健康需求日益凸显,未来民众在养老、医疗方面的支出将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保险产品本身具有保险保障功能,公司介入健康、医疗领域,将大大延伸保险公司的产业链,利于整合资源、反哺保险主业。此外,随着保险业回归保险保障,同质化产品的市场空间日渐狭窄,保险公司必须通过差异化服务来提升客户粘性。
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商业健康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不仅能吸引客户,提升客户黏性,而且能显著降低赔付支出,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健康管理服务的“活客、留客”作用已然显现。根据中国平安(601318,股吧)2017年半年报,截至6月底,平安好医生自建医学团队近1000人,外部签约医生6万余人,累计为超过1.6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在医疗健康生态圈中,平安已构建完善的“患者-提供商-支付方”综合模式。通过线上“平安好医生”健康管理平台加线下“平安万家医疗”健康服务链,全面链接医院、诊所、医生、药店、体检中心及其他医疗机构。
平安健康险移动业务总监冯晗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平安健康险要从单纯的健康保险服务中跳出来,围绕健康板块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