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合社2016年保费收入21亿元 中国已是其最大海外平台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蕾 2017-09-27 06:57: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劳合社2016年保费收入21亿元 中国已是其最大海外平台)

作为保险交易市场的开山鼻祖,英国劳合社(Lloyd"s)的一举一动被视为全球保险业的风向标。它是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标志性机构,也是上海保险交易所借鉴的原型。同样,中国之于劳合社的意义也日渐深远。

面对诱人的中国市场,身为劳合社CEO的Inga Beale看到了很多“中国机会”。她在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透露,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劳合社伦敦总部以外最大的海外平台,“一带一路”、共享经济背后,保险空间巨大。

中国业务持续突破

虽在业内家喻户晓,但劳合社的独特经营模式却未必被多数人熟知。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保险交易市场,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全球最古老的保险组织。劳合社由很多“辛迪加”(若干成员组成的承保主体)构成,辛迪加以“共保模式”共担风险。有人将它形象地比喻成证券交易所——只向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和有关服务,本身并不承保业务。

受全球整体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劳合社和绝大多数的全球保险巨头一样,也经历着本土市场饱和、投资回报率下滑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劳合社显然不会坐等生意上门。在Inga Beale看来,“走出去”是唯一破局之法。而保费增长迅速的中国市场,正是劳合社所看重的。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劳合社的模式在彼时中国的保险法中无章可循,面对前景可期的中国市场,劳合社最后摒弃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贯经营模式,破例以“公司”的身份在中国开展再保和直保业务。这样的模式,对于劳合社来说是第一次。

历经10年试探与摸索,Inga Beale欣喜地向记者透露了一串数字:劳合社中国子公司的保费收入从2007年刚成立时的几百万元人民币达到2016年的21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也从10年前的2.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60亿元人民币;2007年劳合社刚进入中国时,在其子公司平台上的辛迪加数量只有4家,而目前已上升至32家,若从这一数字来看,中国已经是劳合社除英国之外最大的海外平台。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保险机构开始借由劳合社这个平台,走向海外保险市场。Inga Beale告诉记者,继中再集团率先在劳合社市场设立辛迪加后,目前中国一些大型保险公司也正在与劳合社洽谈此事。同时,劳合社先后迎来4家中国保险经纪公司,获批成为其注册经纪人,可在伦敦劳合社市场上直接进行交易。此外,劳合社的授权承保模式也在中国有了首家试点机构。

共享经济为保险带来机遇

谈起劳合社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机遇,Inga Beale坦言,中国的保险渗透率较低,相对其他市场还有非常多的参与机会,预计“一带一路”建设就可带来高达800亿美元的保费增量。术业有专攻,于劳合社而言,未来在“一带一路”及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巨灾保险等将迎来机遇窗口期。“我们只做我们擅长的业务,主要是聚焦特殊风险领域的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劳合社是以专业承保特殊风险而著称,很多专业领域包括直保和再保都只有劳合社有实力去承保。而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专业、复杂、特殊险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也是劳合社加大布局中国直保及再保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共享经济的兴起,也引起了劳合社的兴趣。在近日于上海举办的第六届“劳合社活动日”上,劳合社就透露,在未来的保险产品创新中,将重点瞄准中国的共享经济,包括如何与中国的共享经济公司如滴滴、ofo等展开合作,甚至准备为无人驾驶技术承保。

显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劳合社重点经营的市场。Inga Beale说,对于拓展中国市场,其着眼于长期发展的理念,而不是短视的眼光。“我们希望与中国保险公司继续加深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项目合作。我们也希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保险公司及经纪公司进入劳合社,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把特殊风险领域的直保及再保专长带到中国市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