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短期健康险保额飙至千万 已成红海仍引险企竞逐)
2016年火爆市场的“百万保额医疗险”,在2017年继续高歌猛进。平安、阳光、众安等保险公司掀起一波短期健康险红海战,保额从600万元一路升至1000万元、1500万元。一贯以价值为先的银行系险企工银安盛近日也加入战团。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迄今线上销售的各类一年期高额医疗保险已超过10款。有业界人士分析,“百万保额医疗险”火爆的背后,反映了民众健康保障意识的觉醒和线上消费习惯变化对传统营销模式的猛烈冲击,不过医疗险并不能代替重疾险。
保额攀至千万级
“百万保额医疗险”是市场上对于“低保费、超百万保额”医疗保险的一种形象说法,目前大多数医疗险保障期是一年。
假设为40周岁男性投保一款百万保额医疗险产品,保障额度为一般医疗保险金300万元和恶性肿瘤保险金300万元,记者统计的四款产品显示,在有社保的情况下,一年保费最低为466元,最高为641元;无社保情况下,最低保费为1206元,最高为1336元。与之对照的是,为该男性投保另一费率较低的10年期防癌险,交费10年,保额75万元,每年约需缴纳保费1075元;如果保障范围扩大到42种重疾,保费则需提高到2650元。
短期医疗险较长期重疾险拥有巨大的保费优势。2016年,平安健康险和众安保险相继推出保额百万的一年期医疗保险,众安保险更是通过互联网分销方式,令“尊享e生”百万医疗保险引爆市场。
此类产品保费较低,容易被线上消费者接受,引起诸多保险公司纷纷跟进。去年以来,泰康、安联、阳光等诸多公司纷纷推出了保额超百万元的短期医疗险。众安今年9月推出的尊享e生Plus版更是将保额上限提高到了1500万元。但是推出仅几天,目前页面已显示无法购买。
医疗险不能代替重疾险
医疗险和重疾险的重大区别在于,人的健康风险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步上升,长期重疾险可在数十年内锁定赔付额,而医疗险多是一年期保险产品,实报实销,即便买了很高保额的保险,也不能提前支取未发生的医疗费用。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变差,或者被保险人发生过理赔,不能继续购买原医疗险,再次购买其他重疾险产品将面临较大的加费甚至被拒保风险,可能面临无险可保的情况。
对百万保额医疗险颇有研究的北美精算师徐昱琛说,精算师们对于“哪款百万医疗险更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产品测评人都十分关注的,那就是——能否续保以及续保条件是什么?
目前,市场上主流公司推出的短期医疗保险大多可以实现续保。但是,由于保险法规所限和难于评估未来医疗风险的现实原因,保险公司对这些可续保的医疗险并不承诺保证续保。也就是说,消费者仍要承担产品费率上升和产品停售的风险。
因此,业界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重疾险重在长期规划,医疗险重在短期保障,高性价比的百万保额医疗险为客户提供了一个认识和了解保险的通道,可以成为客户保险保障配置的组成部分,但并不能取代重疾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