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心保险难“安心”,二度收到保监会监管函)
在最严监管年收到监管函,很寻常。但是,不到2个月收到2封监管函,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心保险”)是有多不“安心”?
12月15日,保监会向安心保险下发监管函称:公司存在违反公司章程规定聘任和解聘公司高管、“闲时退费”违反车险条款规定等问题。
就此,保监会提出三条监管要求:
立即对上述问题认真开展整改;
举一反三,对公司高管管理和车险业务进行全面自查,排查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加强内部管控,严格制度执行,依法开展经营,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要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
高度重视问题的后续处理,切实加强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开展问责。
保监会给安心保险留出的时间并不多,要求其在2017年12月底前将整改问责情况书面上报,并视整改情况,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从监管函内容看,安心保险被保监会“点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公司治理层面,二是业务层面。其中,业务层面的问题让安心保险更为“神伤”。
保监会指出:“闲时退费”违反了车险条款规定。而这款产品正是安心保险推出的主要创新业务。
“闲时退费”是指开一天车付一天保费,不开车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按“天”退还保费。车主在出差、限号、送修等不用车的日子里,可以将车险随时退保,系统将自动返还该区间的保费,随时可以重新启保。
举例说,一年共计3650元车险保费,如果选择停驶20天,那么系统自动返还200元保费。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采访安心保险有关工作人员,该人士表示:“这款产品今年5月份已经下线,正在进行进一步规划,重新上线时间不确定。当初,我们推出这款产品是基于环保理念,通过退费鼓励客户少开车,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不过,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创新产品并没有得到监管的认可。保监会直接将其定义为“违反车险条款规定”。
对此,一位资深互联网保险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保监会对车险费率有着明确的规定,需要提前报备,‘闲时退费’的相关条款显然没有被认定过。事实上,在没有实现物联网的情况下,要真正实现‘闲时退费’的可能性不大。所谓‘闲时退费’无非是把车主的保费拆开后重新定价,关键问题是如何鉴定‘闲时’。”
“车险是根据一般情况下的风险状况精算的费率,这‘一般情况’就包括‘用’时和‘闲’时。”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要是‘闲’时退费,那就是等于买了部分时间的保险,这种保险的保险费率就跟买‘一般情况’的保险应该不一样,否则,就违背了‘精算平衡’的要求和相关规定。”
事实上,这并非安心保险收到的第一封监管函。10月26日,保监会向安心保险下发监管函称,公司在“三会一层”运作、内部管控、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这封监管函不难看出,保监会对安心保险的公司治理意见颇多。
那么,安心保险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安心保险是在国家“互联网+”战略提出后,于2015年6月26日获得保监会批准筹备的首批互联网创新型保险公司之一。但顶着“光环”诞生的安心保险展业并不顺利。
2016年第一个完整年度,安心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7532.49万元,营业亏损8319.02万元,净亏损7309.72万元。另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保险业务收入2亿元,净利润为-1.06亿元。
“与同期获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相比,安心保险似乎缺少一款现象级产品。”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着采访时表示,“其实,保监会对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一直保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但是,对于在涉及保险费率和定价时仍比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