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月份保费 “新单不足续期补” 个别省份新单大降50%续期却飙增60%)
1月份保费“新单不足续期补”
个别省份新单大降50%续期却飙增60%
《证券日报》记者近期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某保费大省原保费同比负增长15.18%,与去年同期的27.55%增速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负增长。但引人注意的是,其续期保费同比增长61.53%,但新单保费同比负增长50.02%。
事实上,新单保费增速缓慢,通过续期保费来“弥补”原保费增速或为今年1月份的普遍现象。保监会虽暂未公布行业保费收入情况,但四大上市险企1月份寿险原保费(去年这4家险企原保费市场份额接近45%)合计达3109亿元,同比降低0.79%。
增速换挡 险企拼续期
强监管背景下,今年1月份寿险公司保费增速出现换挡,在寿险公司新单保费增速普遍疲软的背景下,续期保费或成2018年寿险公司保持稳定增长的“救命稻草”。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上述省份去年续期业务就已经成为增长的主要支撑。2017年该省人身险公司新单保费1276.67亿元,同比负增长11.93%。但续期保费870.71亿元,同比增长39.53%,续期业务保费实现正增长,尤其是续期业务增速超过50%的公司有22家。
在新单保费出现负增长的同时,该省份期交保费表现抢眼。数据显示,转型的过程中,该省份新业务结构实现优化,2017年新单期交保费实现450.43亿元,同比增长29.63%;期交保费占比35.28%,较2016年同期提高11.31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最高。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长期期交保费达225.36亿元,同比增长30.68%,在新单保费中占比18.04%。
从占行业原保费半壁江山的四大上市险企来看,今年1月份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保险合计保费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是自2014年以来四大上市险企寿险原保费同比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上一次负增长出现在2013年。
从保费渠道来看,1月份开门红期间,寿险两大渠道个险与银保新单保费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据业内交流数据显示,1月份银保渠道新单规模保费几近腰斩,期交保费也是负增长,高度依赖银保渠道的中小公司现金流严重承压。四大上市险企的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整体下滑明显。
新单保费增速不足,续期保费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
有代表性的是太保寿险,东北证券(000686,股吧)研报认为,太保寿险原保费出现高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公司2017年新单期交保费高增长拉动2018年原保费平稳过渡;二是得益于公司前期个险渠道坚定转型,太保寿险个险业务占比逐步提升,2017年全年个险渠道原保费收入占比高达88.6%。
再以平安人寿为例,其个人业务新单同比缩水11.8%,但个人续期业务则同比大幅上涨52.1%,从而拉动总保费健康增长。
险企设置持续奖励推续期
事实上,从寿险公司的保费构成来看,原保费=新单保费+续期保费,也就是说,新单期交保费会成为来年续期业务的源泉,而续期保费则是衡量险企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从去年开始,不少险企压缩趸交保费收入,增加期交保费收入。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从新单交费结构看,新单原保费收入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新单期交业务5772.17亿元,同比增长35.71%,占新单业务的37.59%,提升6.94个百分点。
东北证券研报提到,2018年开门红期间寿险公司规模保费下滑较为普遍,部分公司下滑幅度较大,原因主要包括行业基于价值导向主动转型期交,尤其是十年及以上期交业务规模下滑,部分公司和代理机构不适应监管政策和形势变化以及新的业务结构与产品形态导致销售能力下降。
因此,《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为了鼓励投保人选择长期期交,大部分公司都设置了保单持续奖励,以期实现续期拉动总保费增长。同时,在产品设计上, 2018年的开门红产品在提供给投保人储蓄功能的同时,还附加了具有保障功能的产品组合作为选项,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
有险企精算师表示,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一款新产品投入市场前几年往往不足以弥补新产品的开发、精算、设计费用及投保、核保、出单等营运费用。也就是说,每个产品开始销售的第一年乃至前几年,就算续期保费每年正常缴纳,也是亏本的,这种情况越往后,分摊到的营运成本也越来越少,因此产生了盈余。从产品对内含价值产生影响的经营指标中,续期指标的影响也较大。
“续期业务带来稳定的可用费用来源。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从可用费用中列支,而可用费用来源于保费,包括新保业务和续期业务。保费收入剔除准备金、给付金、理赔金等得到可用费用。续期产生的可用费用取决于继续率,继续率越高,续期业务产生的可用费用越高。因此,一个产品的价值,乃至一个保险公司的价值,要通过续期业务来实现。”上述精算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