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再寿险获批发债50亿 境内外并线布局中再集团需把风险关)
近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寿险”)发行50亿元资本补充债,蓝鲸保险梳理发现,上半年,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产险”)亦获批发行不超过40亿元资本补充债。
与境内子公司接连大额募资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再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再集团”,01508.HK)拟收购海外公司——桥社保险公司,以提升再保险主业竞争力,事实上,在境内承保效益下降背景下,“出海”或也是必然之路。
动作频频之下,风险却也不可小觑,专家指出,海外布局未知风险较大,人才短板等因素均需考量。
直面环境变化,年内中再产寿险累计发债90亿
近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中再寿险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
事实上,4个月前,银保监会也曾批复中再产险发行资本补充债。6月29日,中再产险获批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元。随后,不过两月之余,中再集团即公告表示,资本补充债发行完毕。
一般而言,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多为满足两方面诉求,一是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以满足监管要求,二是补充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消耗,或为持续业务推进奠定资金基础。
那么,中再产险、中再寿险接连发行资本补充债,又各自出于何种谋求呢?先看偿付能力,截至2季度末,中再产险、中再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9%、208%,满足监管要求。
再来看业绩方面,据了解,中再集团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主要通过中再产险经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其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129.03亿元,同比增长12.3%,综合成本率99.6%,承保业务的利润空间趋稳。
值得关注的是,蓝鲸保险也注意到,细分业务中,机动车辆险占主导地位,分保费收入48.03亿元,同比减少3.9%,业务占比从此前的43.5%下降至37.2%,下降6.3个百分点, 是唯一出现跌幅的细分险种。对此,中再集团解释称,“主要原因是部分客户的车险分保需求发生变化,调整再保分出安排”。
事实上,一直以来,财险市场车险业务量占比较高,但在偿二代影响下,由于车险业务风险因子小,降低了资本要求,直保公司分保比例下调,进而导致再保险市场业务量缩小。此外,中再集团也表示,将积极应对境内再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业务格局重塑、盈利空间收窄等重大变化,积极把握非车险业务快速增长、新兴险种加速发展的市场机遇。
再来看寿险业务方面,据了解,中再寿险经营中再集团境内外人身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占分部业务的比重超过99.5%。成反差的是,上半年,中再集团境内人身再保险业务规模保费279.23亿元,同比减少20.2%,其中分保费收入277.27亿元,同比减少20.5%。
“境内人身险行业仍处于转型调整期”,中再集团直言道,“受监管政策导向及行业加速转型影响,储蓄型业务成本高企”。此外,在偿二代背景下,通过再保险改善偿付能力的作用某种程度被削弱,人身险中财务再保险业务量相对下降。
从细分业务来看,上半年,受同期基数较高以及直保市场业务影响,中再集团境内储蓄型再保险业务规模保费32.63亿元,同比“腰斩”;财务再保险业务收入182.12亿元,同比缩减2成。
对比之下,保障型再保险分保费收入同比增幅达到75.1%,中再集团也表示,将继续推进相关战略,保障该业务快速增长。
事实上,再保险行业利润也受税务政策影响,此前再保险分入业务不征收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再保险业务与原保险业务征收同样增值税,税务负担有所增加。
“营改增、偿二代等综合因素均影响业务分入量,但具体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蓝鲸保险分析道,随着行业新一轮改革转型的推进,保险公司提高偿付能力、抵御风险、谋求转型发展等需求推动下,“对资金越来越渴求,也迎来了新的增资发债高峰”。
综合来看,目前保险市场竞争激烈、承保成本上升,中再集团在半年报中坦言称,“承保效益有所下降”。在境内业务环境变化下,中再集团保险业务调整已有动作,对此,宋清辉总结道,中再产险、中再寿险发债补充资本也是主动应对环境之举。
斥资8.65亿美元出海收购桥社,风险、短板需紧盯
中再集团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本土再保险集团,国内再保险主渠道地位稳固,牢牢占据再保险行业“霸主”地位,业务结构涵盖再保险、直接保险、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蓝鲸保险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再集团累计保险业务收入663.08亿元,占全行业比重超6成。
在目前境内市场容量相对有限,承保利润下降的背景下,“走出去”无疑为中再集团必行之路。
近日,中再集团即公告表示,与美国汉奥威保险集团(The Hanover Insurance Group, Inc.,以下简称“汉奥威集团”)签署股权购买协议,以8.65亿美元总对价收购全球特种险直保和再保险公司——桥社(Chaucer)100%股权(包括桥社英国控股公司、桥社爱尔兰保险公司和澳大利亚管理代理公司三家公司100%的股权)。
“本交易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再集团再保险主业竞争力,有力提升中再集团的全球市场地位、国际影响力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中再集团对收购事项寄予厚望。
据了解,桥社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是劳合社于特殊风险及细分险种的领先核保人之一。“本集团一直于国际再保险市场寻求发展机遇”,中再集团也表示,凭借桥社现有网络及客户基础,收购事项将有助于进军海外,拓展国际再保险业务。
除战略导向外,境外再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率,或也是驱动原因之一。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再集团境外财产保险再保险业务总保费收入25.07亿元,同比上涨38.4%;境外人身保险再保险业务分保费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近4成。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险企布局海外也是为了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宋清辉对这一做法表示肯定。
事实上,在企业“出海”过程中,收购海外现有公司,依托已有平台及客户渠道,可快速触达当地市场,直接获取管理、技术资源。
然而,版图外拓过程中的风险也不可小觑。“海外布局的风险很高,比如政治风险、战争风险等“,宋清辉指出,以上因素均会对企业业务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就目前来看,国内再保险公司发展优势受限于国内业务,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国际地位不高,自身实力需加强,与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等国际老牌再保险公司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尽管收购现有标的公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但其中风险仍需考量。
而人才短板,或也是再保险公司外拓过程中需面对的直接问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粟芳曾提醒称,作为国际性业务,国内熟悉该业务的人才奇缺,“既懂国内市场又懂国外市场的人才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