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根治各种看不懂 人身险“三化”工作启动)
由于保险条款专业性太强、晦涩难懂,保险产品让消费者“看不懂”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保险业。
为根治这一难题,上证报从相关渠道获悉,根据银保监会人身保险产品标准化、通俗化、简单化(下称“三化”)工作部署,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已于近期向各人身险公司收集保险产品条款,启动人身险“三化”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保险合同是一个法律文本,对专业性、精确性要求比较高,在承保责任、赔付条件、除外责任等保险条款上,没有以消费者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表述,导致部分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消费者难以看懂。
“这种情况下,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容易出现消费者与保险公司对条款理解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引发理赔纠纷。”朱俊生补充道,作为市场主体,保险业应当反思如何在满足法律文本专业性、精准性的同时,兼顾消费者对文本通俗性的诉求,尽可能使双方理解相一致,减少争议和纠纷。
这正是本次人身险“三化”工作的目的。上证报获悉,保险业协会拟在1-3年内通过制定人身保险产品条款框架、条目示范写法、标准条款等方式,提高产品条款的可读性、科学性和合规性,基本形成人身保险行业产品设计丰富、内容规范、格式统一、重点突出、简便易懂的产品格局。
朱俊生表示,具体而言,在进行条款“标准化、通俗化、简单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不损害保险合同本身应有的严肃性。
“不只是保险合同,所有法律文本都面临类似挑战。”一位行业律师表示,专业术语的运用本就是为了更精确,在通俗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尺度的把握,避免为了追求通俗化而忽略了法律文本的严谨性。
业内人士指出,早在2015年保险业协会就在意外伤害保险领域进行了“三化”工作准备,收集并梳理了来自欧洲、北美、东南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款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资料,公开出版发行了《意外伤害保险条款国际研究报告》。这些都将为人身险“三化”工作提供有利的国际经验。
朱俊生表示,如果“三化”工作能够有效地完成,未来保险条款就会不再那么晦涩难懂,更易于消费者理解合同。这就能减少很多因条款理解不一致而引发的理赔纠纷,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更好体现保险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