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保监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 专项治理方案出台在即)
9月5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银保监会已于近日向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报送恶意投诉相关信息的函》(下称“函”)。
该函称,为了解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治理方案,现请各人身险公司报送相关案例和数据,主要包括近三年(2017-2019)每年恶意投诉导致全额退保的保单件数、金额、主要产品类型、操作方式、是否有产业链参与,公司应对措施及治理工作建议等,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上的团体或单位名称及其相关信息等一并提供。并要求各公司于9月6日下班前报送,无此类情况的,不需报送。
“监管层终于出手了!”得知此消息,曾多次向银保监会提出相关建议的徐小峰(化名)很兴奋,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摸底结束后,专项治理方案估计会很快落地,届时“恶意投诉”行为将得到严格控制。
恶意投诉利益链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从去年底至今年8月,不断有社会团体利用百度搜索、短信、淘宝、小红书、闲鱼等渠道,频频向消费者发布“可在全国任意地区的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业务,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的虚假消息。
他们还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煽动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开展保险“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下称“恶意投诉”)业务。这些社会团体中有保险中介人员、有保险公司离职业务员,也有律师。
7月份时,《国际金融报》记者接触到一位散播“承办全款退保险”信息的发布者,该人士承诺100%退保,但要收取四成手续费。(详见:代理承诺“可全国100%全额退保”?别天真了,全是套路、骗局!)
此后,《国际金融报》记者又通过多方搜集信息,总结出该团体的大致获利链条,主要分八步走:
首先,该团体利用百度搜索、淘宝、小红书等平台广泛散播“恶意投诉”消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拢离职业务员提供“客源”;
然后,通过接触客户,了解经过,鼓动客户直接向监管单位投诉,并要求客户在获得全额退保承诺前不得与保险公司沟通;
同时,他们均与客户事先签署委托协议,并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定金,也有的需要用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
紧接着,指导客户用话术引导被诉人作出不利陈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买的那款保险,当时你返还我多少钱,我有点忘记了,我朋友也要买,想了解一下”,以电话录音、微信截屏、拍照钓鱼取证。
下一步就投诉公司、施压监管。记者注意到,投诉内容均有模板,投诉理由也很专业,并利用法律政策,倒逼监管部门向公司施压。
一旦满足投诉诉求,“成功案例”被迅速转发宣传,公司退款短信等也会作为成功案例来招揽新业务。
记者还了解到,有部分离职业务员在同业上岗,也会引导客户“撤旧投新”。
(详见:起底“恶意投诉”利益链: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离职代理人是主力,钓鱼取证、投诉公司、施压监管……)
多地监管提示风险
“恶意投诉致全额退保”一事持续发酵,各大媒体跟进报道,也引起了多地监管局的关注。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广东、海南、广西银保监局,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湖北、河南保险行业协会均已发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
以广东银保监局为例,该局提示广大消费者:
第一,请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保单信息;保险合同是重要金融单据,包含大量个人信息,不要轻易转交他人,避免被非法利用并遭受损失。
第二,谨慎办理退保。
不管是收取退保手续费,还是鼓动退保后购买所谓的“升级产品”,都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例如,由于年龄增长以及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再次投保时保费上升或不再符合投保条件。建议消费者谨慎办理退保。
第三,受到不法侵害应立即报警。
如遭遇黑恶势力的威胁、恐吓等不法侵害,消费者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确保人身安全。
第四,明辨真伪谨防上当。
中国银行(601988)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均未设立退保中心,也未与相关组织合作为消费者办理退保,请明辨真伪,勿轻信谎言。
第五,通过正规渠道维权。
消费者如对保单有相关疑问或服务、退保需求,可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官网、拨打客服热线、亲访客服中心等方式寻求解决;也可咨询各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纠纷调解处置专业委员会并免费申请调解;保险公司涉嫌违反保险监管法律法规的,可通过来信、来访、来电(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12378)等方式,向广东银保监局及设立在各市的银保监分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