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资本市场、实体经济“活水”来了!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迎“松绑”)
“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7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出信息。
多名受访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国常会提出的该措施,本质上还是鼓励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将利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为实体经济引“活水”
7月15日,国常会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应对疫情冲击和发展环境变化,必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新动能支撑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尤其是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同时还提出,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和与创业相关的保险业务。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某保险机构高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不管是对资本市场,还是对实体经济,都无疑是重大利好。一方面,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拓宽了;另一方面,也让更多没有渠道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和机会。”
还有市场人士指出,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资金规模大等特征,其做股权投资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和农业、环保类等具有成长周期的产业有着较高的匹配度。如果能和政府力推的产业结合起来,则能达到更好的效应。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对此持中立态度。某股权研究资深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政府虽鼓励引导险资进入市场,但金融‘活水’流向哪里、怎么流,决定权还是在保险机构手里,聪明的钱只会找真正的好资产,具体效果还要看后续执行情况。”
放开限制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取消险资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早有铺垫。
根据2010年原保监会印发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企业股权或者间接投资企业股权。其中,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保险资金投资的股权,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和注册登记,且未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股权。
2018年10月,为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规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银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就修订后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股权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修订后的《股权办法》就重点提出,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股权办法》不再限制财务性股权投资和重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要求保险公司综合考虑自身实际,自主审慎选择行业和企业类型,并加强股权投资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不过,至今该《股权办法》仍未正式落地。”上述股权研究资深人士说,放开险资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已是必然趋势。
2019年2月,银保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加快研究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限制”。
此次国常会再提“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行业限制,在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则是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撑,整体为宏观经济和稳就业服务。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