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保再保险总裁张青:监管、市场、资本三重约束促再保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再保行业在监管、市场、资本等多个环节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做好再保服务、践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10月27日,在第二届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上,人保再保险总裁张青从实操层面,给出了他的思考。
三重约束
张青认为,在监管、市场、资本的三重约束下,再保险行业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监管约束看,强监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两年来银保监会就风险计量的规则、行业监管政策进行了多项改革,以强监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在风险计量规则方面,偿二代二期即将实施,新规则填补了原有制度空白,修正了个别风险因子,扩大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权重,更加真实地反映行业真实水平。在保障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同时,也对直保公司、再保公司偿付能力带来了数十个百分点的影响,有的公司则会更大一些。
在行业监管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实施车险综合改革,下发文件规范健康保险,规范农险业务经营条件等,推动行业从重视规模向重质量转变。以车险综合改革为例,监管采取措施以推进商车费改进入深水区,化解高手续费、粗放经营、无序竞争的问题。在规范行业环境的同时,也使直保公司面临保险风险持续增加,客观上加大了对分保的需求。“我们认为在强监管环境下,风险管理的要求将促进再保险的提升,中国再保险市场的蛋糕会越来越大”。
从市场约束看,后疫情时期保险业具有更广阔发展的空间。
一方面,商业保险的巨灾保障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今年我们遭遇了新冠疫情,也有南方的洪涝灾害,政府在灾害救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业保险在抵御巨灾的作用上比较有限。比如新冠疫情目前专属理赔就几十万件,累计赔付不到10亿元,洪涝灾害赔付也不到30亿元。也反映商业保险在巨灾方面的覆盖率、渗透率比较低”。
另一方面,新疫情下,尤其后疫情时代,再保险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更大有可为。在经济去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受阻,金融市场动荡的环境下,经济运行风险持续增加。再保险具有天然的国际属性,应该在打通双循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从资本约束看,再保险传统的盈利天花板促使行业转型,并寻找新的盈利点。
“五个To”
张青表示,保险行业还可从 “五个To”即To C、To G、To T、To P、To R方面,寻找新的盈利突破点,以共治风险,共创未来,推进再保险行业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To C方面,要提升市场的敏锐性,主动融入市场发展。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实体经济中的个人和企业。
后疫情时代直保公司对保险需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再保服务不能满足日常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需要再保险公司从后台走向前端,在To B的基础上延伸到To C,利用再保险的数据优势、经验优势,洞察实体经济保险需求,创新开发电子化产品,有效拓展可保业务边界,与直保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治风险,共创未来。
二是参与社会公共治理,防范化解巨灾风险。针对保险参与社会公共治理不足的现状,应发挥再保险公司风险识别、风险定价、风险转移的优势,大力拓展To G政府业务,支持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将社会公共治理职能通过保险、再保险机制加以解决。在财政支出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保险、再保险的双重作用下发挥大资金使用效能,服务政府化解公共制约的难题。深度服务政府公共治理,共治风险,共治未来。
三是服务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技术的研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保险机制在支持科技创新开发、拓展新兴领域方面发挥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针对高科技的高保额,直保公司的承保离不开再保的支持,再保公司尤其是国内行业同仁要积极参与到高科技的研发中,利用科技赋能提升行业自身的经营效率,与高科技技术研发共治风险,共创未来”。
四是保障重大项目、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再保险机制在支持保险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践看,再保险公司与直保公司密切合作,共担风险推动首台套等大型项目保险的落地与快速发展,有效支持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升级,与中国制造共治风险,共创未来。
五是强化合作共赢,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再保险业。
从行业起源看,再保险是源于共同保险,单一保险人无法独立承担的情况下,建立风险池来分散风险,形成专门的再保险行业。因此,再保险行业具有天然的合作共赢的特征,某种程度上跟直保公司的排他性有所不同。
从风险共担看,随着巨灾实际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逐年上升,需要再保险机构同心协力,共担风险。以天津爆炸事件为例,再保险机构对直保公司的赔款占到赔付责任的8成以上,赔付规模超过百亿。
“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更加需要再保公司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治理风险,共创美好未来。”张青强调,只有强化可持续的风险管理理念,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