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要来了 人身保险产品能打折吗?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罗葛妹 2020-11-09 21:3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双11”要来了 人身保险产品能打折吗?)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又来啦!

不仅电商们开足马力,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也为之疯狂,主动提额、降低利率、赠送积分……

而另一边,保险公司却似乎有点“傲娇”。双十一全世界都在打折,为何保险不打折?是否有优惠可寻?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保险机构等人士,为大家献上这份“双十一·攻略”。

没有熬夜,不付定金的双十一,是不完整的。

连双十一都不打折的人身保险产品,是“悲伤”的。

没错!保险产品不能打折!

那么,保险产品为什么不能打折,它的价格会受到哪些因素限制?不能打折,能否有其他“促销”活动?消费者应树立怎样的保险消费观?

《国际金融报》记者邀请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学士、小雨伞保险经纪公司副总裁、小雨伞保险产品体系设计者陈德涛,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定价严谨

人身保险产品的期限都比较长,保险公司需要为消费者提供10年以上、甚至终身的承诺,所以这些产品的价格都需要严格遵循风险规律和精算定价规则。

人身保险产品定价其实就是根据风险因子(比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等)、产品销售费用、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分摊、定价利率、利润价值要求等因素,通过建立严格的数据模型评估得出。

一款保险产品定价结束,就会有一个专门的费率表、标明某个年龄/性别的人在选择保障期限、缴费期限后对应的价格,这个价格一般也会是消费者购买一款产品的最终价格,并展示在保险合同中。

以某款定期寿险18-35岁人群选择保障30年、20年交/30年交的费率表为例:

受监管限制

按照要求,每一款保险产品都需要向中国银保监会进行报备或通过审批,而且保险产品在递交监管之前,保险公司的两核部门、产品精算部门、法律合规部门等多个部门都需要签字审批,最终报送的材料包括这款保险产品的条款、费率表、利润测试模型等。

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在保险公司具有特殊地位的总精算师签字的精算报告,如果这款产品的定价假设和方法不符合一般的精算原理和监管的规定、费率厘定不合理,总精算师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正是因为保险产品需要遵循严格的监管和精算定价规则,一款保险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就没办法像日用品一样用单纯调整价格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同时也因为保险产品作为复杂的虚拟商品很容易产生误导宣传,如果通过返利大小来进行竞争,则会让消费者陷入返利对比、忽视产品保障效果的困境,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

四种常见“促销”活动

单纯通过价格调整的方式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是因为保险产品定价的因子较多,保险公司会通过调整定价的因子来进行适当的“促销”,让更多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保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在产品中加入风险管理工具,刺激消费者不断降低自身风险。

比如平安人寿推出的平安福产品中的“平安RUN·健行天下”,加入之后通过每日运动上传步数,可以获得这款产品的电子兑换券,甚至现金奖励。

二是特定时期放开投保要求。

保险公司为了公司业务的发展,会在一些特定时期出台一些政策,吸纳更多消费者购买保险。比如每年的1至3月是保险行业的开门红期间,保险公司为了较早完成当年业绩,会通过放松某些投保条件的限制,比如放松对投保人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放宽投保年龄、提高可投保的保险金额等。

三是赠送短期人身险。

按照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可以以促销或公益事业为目的赠送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给到消费者,这种产品的保费成本不能超过100元,期限不能超过1年。比如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保险公司对外进行了新冠疫情保险的赠送,免费承保消费者因新冠疫情导致的身故责任。

四是赠送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联系非常紧密,消费者在购买重疾险、百万医疗之后,保险公司会通过赠送定期体检服务、癌症早筛服务、绿通、手术安排、医疗费垫付等服务,通过提高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售后体验进行“促销”。比如,双11活动期间购买众安百万医疗保险2020,一次缴费可获得智能体脂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礼包等限时福利。

按需购买

买保险是为了分摊重大风险,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入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不能因为受到某些“促销”活动甚至“返佣”影响就冲动消费。

根据保险法第116条、131条,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如果发生保险营销员返佣行为,监管部门可以给予警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最高10万元的罚款,也可以禁止一定期限直至终身进入保险业。

当然选择专业的公司或者个人也很重要。产品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这就需要专业靠谱的机构或个人通过调研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来进行保障方案的安排。同样,消费者未来长期的保单售后服务和持续的保障安排,也需要立足长期稳健、合法合规经营的机构或个人来提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