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制度更进一步 代表委员聚焦三大要素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3-09 08:53: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长护险制度更进一步 代表委员聚焦三大要素)

证券时报记者刘敬元

在人口老龄化、长寿化、慢病化趋势下,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护理保险,今年再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进一步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了新提法——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处于失能状态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护,是应对社会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从这一点看,长护险制度意义重大,需要进一步发展好、完善好。”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表示。

从试点到推进制度建立,长护险制度有哪些关注点?多位代表委员发声。

明确推进建立长护险制度

长护险制度已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中,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1年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及这一制度,并去掉“试点”二字,提出要“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任务目标更进一步。

上述调整并不让人意外。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前已多次出现在顶层设计中。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战略部署。《“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也提及“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此外,2024年1月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已明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我国长护险制度自2016年启动试点后,已扩大到49个城市。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长护险制度参保人数1.7亿,累计超200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约650亿元。试点以来,长护险对失能人员的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

养老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长护险制度涉及养老钱和养老服务问题,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日益成为社会难题。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建堂介绍,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1.1%,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占比约为1/5,总数5000万人左右。

“这些失能老人难以独自生活,照料的家人身心俱疲、不堪重负,不少老人则因照护不到而生存质量下降、生命尊严有失。”马建堂表示,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减轻家人负担、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覆盖面、筹资、给付都受关注

长护险已是全国两会多年的热点话题。近些年来,每年都有代表委员建言长护险。例如,资金从哪来?筹资标准如何定?保障水平、保障范围够不够?受益人群是谁?失能评估标准怎么定?经办管理怎么规范?服务体系如何跟上?

这些问题,总体对应的是长护险的三大要素:一是覆盖面;二是筹资;三是给付。

马建堂总结道,我国长护险试点城市偏少,试点城市保险范围也限于城镇职工;筹资渠道单一,多为医保个人账户划转和财政补助为主;给付项目偏少,支付对象大多限于长期重度失能人群和在医疗机构、专门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

从覆盖面来说,长护险从试点到制度建立,有望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开,扩大覆盖人群。马建堂建议,长护险应尽快从试点城市转向全部城镇,从城镇职工推广到全部城镇居民,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推广到农村。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熊水龙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开办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

长护险是否能扩展到城乡居民,近年也成为讨论点。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去年曾撰文指出,建立城乡居民长护险制度势在必行。她表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比城市人口快,相对来说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多。她建议效仿城镇职工,建立城乡居民长护险制度,缓解医保基金压力,也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筹资方面,马建堂建议,长护险积极探索多元化筹资渠道,尽快建立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医保统筹基金划转、政府财政补贴和公益慈善基金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建议,将长护险作为独立险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同时,建立统一规范的筹资机制,通过优化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统筹管理和集约使用国家各项涉老资金等方式,为长护险留出充足的筹资来源。

在给付端,长护险的保障内容及给付,直接关系到能多大程度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经济和事务性负担,这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马建堂建议,长护险给付项目要在科学精算和科学失能等级评估基础上,将适当的居家照护、中度失能的医院照护、养老机构照护纳入支付范围。孙洁则建议,在长护险制度的全面开展和补贴范围的扩大过程中,探索将部分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和服务纳入保险范围。

发展护理服务产业

记者此前在试点地区采访时了解到,申请到长护险政策的老人,对这一政策普遍希望保障力度更大一点、保障内容更广泛一些。而这不仅涉及资金支付,还涉及失能护理服务产业,是一个体系性问题。目前,我国养老护理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老年人养老方式和失能状态有着复杂性,决定了护理服务需求的多样性。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0%—70%的失能老人需要对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或配备生活辅具;中度失能老人最短缺的第三方服务包括协助服药、护理尿管、按摩推拿等医疗护理服务,以及做饭和送餐服务;重度失能老人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意愿也十分强烈。但目前专门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机构较少,存在服务面窄、设施数量不足、服务资质低等问题,同时由于服务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不完善,具有长期护理资质的专业护理人员更是匮乏。

马建堂建议,要多渠道增加长期护理人员的供给,大力支持社区向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鼓励失能老人辅助器具的生产与使用。

孙洁去年两会期间曾建议,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原则,促进护理产业发展,并探索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护理产业新模式,提高护理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一是将护理设备研发、生产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目录,鼓励护理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护理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护理服务业务;三是加快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四是推动智慧养老护理,促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护理领域深度应用。

目前,部分保险公司是长护险经办机构,业务也延伸到了养老服务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介绍,公司将探索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衔接,聚焦主责主业,发挥优势,助力解决养老“钱”不够和养老“服务”不足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人寿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