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险企正处转型阵痛期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8-10 14:59: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二季度,还有6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均已低于120%,被列入重点核查对象。 

徐承远称,这6家险企均为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公司,万能险业务占比较高,前期万能险的快速发展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在寿险公司谋求转型的过程中,部分公司会有利差损或费差损的状况出现,如果股本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偿付能力充足率就会呈现下降趋势。

据中债资信对某寿险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债券跟踪评级显示,跟踪期内,该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和中介渠道占比有所上升,但仍以银保渠道为主,2017年其银保渠道规模保费占比较2016年下降15.46个百分点至60.6%,2018年一季度银保渠道占比再次升至65.84%,公司对银保渠道的依赖依然比较高。该公司由于业务转型,加大了个险销售人员和分公司网络铺设,保单成本快速上涨,加上前期产品以趸交为主,退保支出较大,盈利能力依旧较弱。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曹杰对记者表示,在过去4年时间内,保险行业经历了加杠杆和去杠杆的两个阶段。在2014年到2016年间,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发行“万能险”或“投资型理财险”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并高比例地投资于权益市场导致举牌现象。此举不但具有流行性风险,投资收益如果不能覆盖负债成本,还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后果,甚至净资产受损。

“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下发多项保险行业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从原来的‘促增长’逐渐转向‘严监管’。针对一些投资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对万能险的销售行为和中短存续期产品加以约束,改善行业生态。”曹杰称,在此过程中,中小险企由于转型面临偿付能力承压,这类险企随着转型深入,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保障型产品尤其是高净值产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使得整体净现金流出现缺口。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二季度,从净利润方面看,已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盈利寿险企业和财险企业分别为31家和39家;从现金流方面看,二季度财险公司现金流充足的企业为35家。

“中小险企阵痛转型期调整至少需要4-5年的时间,当前是考验险企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对处于长期亏损和偿付水平不足的中小险企,面临的挑战不可忽视。”业内人士指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