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险企发债忙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7家险企获批发行十年期资本补充债券,累计不超过445亿元。但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谋求转型发展,此前扩张较为激进、当前偿付能力承压的险企,未来可能都要走上发债道路。

上半年获批445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年上半年,大险企发债较为频繁,7家保险公司分别获批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不超过4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1倍之多。发行额度分别为,人保集团(180亿元)、人保寿险(120亿元)、中再财险(40亿元)、农银人寿(35亿元)、幸福人寿(30亿元)、中英人寿获(25亿元)、英大泰和财险(15亿元)。

此前,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连续经营超过三年;上年末未经审计和最近一季度财务报告中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最近三年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银保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虽然险企发行大型资本补充债券要求相对次级债更为严格,但是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的热情依旧不减。记者从平安产险官网公开信息披露窗口了解到,平安产险在2017年股东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了一项资本补充议案,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该司拟在2018年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发债依旧受欢迎

近年来,险企融资渠道已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有股东增资、盈利累积、发行债券、保单证券化等几种方式。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偿付能力充足的背景下,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发行债券原因主要是转型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导致资本缺口变大。之前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资产驱动负债发了很多短期的险种。现在为了符合监管要求,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保险公司呈现业务下滑态势的同时还需面对退保情况,这才导致现金流压力较大。除此以外,对财险公司而言,目前多数中小型财险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这些险企需要更多的资本补充承保的损失。

相关数据显示,13家保险公司的增资申请已经获得监管层批复,增资金额超过200亿元。7家保险公司累计获批发行债券445亿元,发行债券增资方式已明显高于股权型增资。那么,债券型增资和股权型增资究竟孰优孰劣?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型增资相对于股权型增资的优势表现在不稀释股东的利益和股东的每股收益。但债券型增资,在一定的期限内需要归还资本和利息,如果公司发展状况不好,付息压力较大,当保险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容易使保险公司陷入财务困局。

所以,当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债券来筹资时,需要考虑所筹资金投资的项目端,其未来收益的稳定性及增长性等问题。针对如今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风靡的现象,徐昱琛还表示,发行补充资本债利率较低,资本补充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相对于次级债,灵活度更高,更容易被认购者接受。

除了债券和股东增资,保险公司内生补充方式也值得期待。例如,公司在盈利的状况下,其留存部分可以转换成“公积金”。而随着业务的发展持续自我来补充,逐渐就会减少对外界的依赖。不过,现阶段,这样的要求对保险公司而言还很难实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