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产险再增资十亿 成立十年未扭亏

来源:时代周报 2018-12-25 05:47: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摘要] 最终,蚂蚁金服获监管批准的增资额为8.33亿元,持股比例为51%,由此获得第一大股东地位。注资完成后,国泰产险偿付能力由38.89%上升至613.43%。

12月19日,国泰产险公告,按现有股权结构等比例认购资本金,共增加注册资本10亿元。该方案若获银保监会批准,国泰产险注册资本将由16.33亿元变更为26.33亿元。

这也是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金服”)对国泰产险的第二次增资。此前是在2016年7月,蚂蚁金服增资8.33亿元获批,成为国泰产险控股股东。

国泰产险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此举是“为了更好地聚焦在小额碎片化的创新产品上,助力实体经济,让大众享受普惠的保险,同时也是为了加强国泰产险资本实力,满足公司后续健康持续发展”。

偿付能力下滑

2008年8月,国泰产险在上海成立,最初由台资企业国泰金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国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人寿”)和国泰世纪产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世纪产险”)各持股50%共同出资建成,注册资本4亿元。

截至目前,国泰产险已经历三轮增资。其中第三次增资始于2015年,当年9月,国泰产险召开临时董事会,通过蚂蚁金服认购12亿元作为战略投资人。若增资案完成,实收资本将由8亿元增加至20亿元,蚂蚁金服持股比例60%。不过,该方案未获保监会批准。

最终,蚂蚁金服获监管批准的增资额为8.33亿元,持股比例为51%,由此获得第一大股东地位。注资完成后,国泰产险偿付能力由38.89%上升至613.43%。

但到了2017年末,国泰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下降至303.21%。对此,国泰产险在年报中解释:“公司寻求战略转型、业务结构调整阶段,综合成本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且战略投入较大,2018年实际资本减少;互联网保险业务增速显著,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增加。”

2018年前三季度国泰产险偿付能力进一步持续下滑,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220.84%、182.29%、167.95%。

由此,国泰产险提出新的增资方案。经过12月4日股东书面同意,国泰产险决定按现有股权结构等比例认购资本金,增资10亿元,其中蚂蚁金服认缴5.1亿元,国泰世纪产险认缴2.45亿元,国泰人寿认缴2.45亿元。

2016年蚂蚁金服控股后,国泰产险董事长和(00001)总经理职位出现了变更,但今年管理层再次变动,新的董事长已获核准任职,上任仅一年的总经理离职。

2018年4月,董事长由赵颖变更为韩歆毅; 2018年9月,总经理龙泉辞职。

其中,赵颖于2017年4月获批担任董事长,当时还是蚂蚁金服的副总裁,但是在2017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已经不见其任职。目前蚂蚁金服的官网已无其进一步信息,时代周报记者向蚂蚁金服确认其现在在阿里集团工作。而韩歆毅此前担任国泰财险董事,现任蚂蚁金服副总裁。

龙泉则是2017年6月核准总经理职务,此前曾任中国平安(02318)产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陆金所总经理助理。但仅过一年,国泰产险2018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已不见其踪迹,有消息指出其回归了平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做保险需要长期培育,一旦确定战略持续执行才会有效果,如果高管换得太勤,很多战略刚开始就结束了,很可惜。但这是整个保险业目前的通病。”

成立十年来,国泰产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9–2017年国泰产险净利润分别亏损0.17亿元、0.47亿元、0.49亿元、1.38亿元、1.86亿元、0.71亿元、1.47亿元、1.62亿元、0.92亿元。

同期,国泰产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23亿元、0.70亿元、1.63亿元、2.68亿元、5.25亿元、5.49亿元、6.45亿元、6.51亿元、13.03亿元。

转型互联网保险见成效

梳理国泰产险经营数据可发现,蚂蚁金服控股后的国泰产险在2017年保费收入翻番,净利润减亏。

2018年前三季度,国泰产险保费收入已达到22.20亿元,净利润-2980.99万元,但在二季度、三季度出现了微薄盈利。

国泰产险向时代周报记者称:“自2016年获得蚂蚁金服增资入股以来,经过两年的转型发展,通过蚂蚁金服科技技术的赋能,国泰产险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两年来,国泰产险坚持转型发展,努力聚焦互联网场景,通过科技+保险创新出普惠大众的产品。”

2017年年报显示,责任险首次取代车险成为国泰产险第一大险种,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6倍以上达到7.94亿元,占比达到60.94%,而车险的保费收入不足责任险的四成仅3.16亿元,同比下降了1/3,仅占总保费的24.28%。

对此,龙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从蚂蚁金服控股后,公司调整了车险发展战略的定位。得益于近年来科技保险的高景气度,公司在账户安全险等责任保险业务上快速发展。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泰产险的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13.08亿元,几乎接近上半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3.58亿元,且均为互联网非车险业务。

2018年11月,国泰产险发布的与蚂蚁金服《关联交易框架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双方关联交易累计金额为6.04亿元。主要内容为,利用蚂蚁金服及其关联企业的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保险服务,如账户安全险、骑行无忧意外伤害险、公交车扫码意外险、芝麻信用酒店免押保险等。蚂蚁金服及其关联企业向公司支付保费,国泰产险则支付信息技术服务费。

2018年前三季度关联交易数据显示,累计保险业务和保险代理业务金额为4.28亿元,占到这一时期原保险保费收入的1/5。

与此同时,2017年报显示,业务及管理费是仅次于赔付支出的第二大营业支出。细看其构成可以发现,咨询费成为最主要的支出,由2016年的0.45亿元飙升至2.44亿元,从业务及管理费中2016年排位第三占比16.71%,到2017年排位第一占绝对地位的57.55%。

从国泰产险2017年报中还能看到,保证保险成为前五大险种中唯一获得盈利的险种。翻阅其他财产险公司年报,亦能发现部分公司保证保险盈利的情况。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从行业发展角度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保证保险尤其是信用保证保险,是最近几年财产险公司作为创新业务发展的业务,其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收益,所以对利润的贡献的确是会比较大,但同时存在高风险,因此部分公司出现爆雷现象。

朱俊生补充说,保证保险客观上是有需求的,特别是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很多人融资难,通过保险信用增级的作用能够帮助融资,同时也就承保了信用风险。信用保险既跟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也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对此,周瑾强调,该类业务的核心是要有业务选择和风控能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