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银行系险企陆续披露了与母行的关联交易报告,备受关注的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代销保费数据也随之出炉。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目前工银安盛与中银三星人寿均披露了去年通过母行渠道获得保费收入的情况,中邮人寿也披露了去年前11个月与邮储银行等关联方的保险代理数据。
整体来看,2018年上述三家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渠道获得的保费收入合计超过9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工行代销工银安盛保费达294.68亿元,较2017年同期下降两成。
银行系险企密集
更新保险代理协议
近期,多家银行系险企公布了与母行或关联方银行签署的保险代理协议。
1月15日,工银安盛发布公告表示,依据监管要求,保险公司与关联方的统一交易协议签订期限一般不能超过3年,公司与关联方工商银行于2018年7月4日完成签署《个人保险产品销售服务代理协议》,协议有效期为两年,协议期满后,双方如无异议,本协议自期满之日起顺延一年。另外,公司与关联方工商银行于2013年11月份签署了《代理个人保险产品专项合作协议》,两份协议均约定与工商银行开展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等业务。
从去年代理保费的数据来看,工银安盛表示,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委托工商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共计294.68亿元(含柜面、网销和自助终端等新渠道保费及续期保费)。对比来看,这一代理数据较2017年的364.15亿元同比下滑19%。
就业内比较关注的代理手续费,工银安盛表示,在制定支付给工商银行代销寿险手续费定价政策时考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执行国家及当地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二是依据公司精算部制定的不同产品的可用销售费用。三是寿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营销活动成本、行销资料成本及培训成本等。四是市场同业同类型产品的参考费率。
除工商银行之外,中邮保险也于2018年12月27日,与邮储银行签订《保险兼业代理协议附属协议(产品协议)》。代理险种为中邮年年好新百倍保两全保险、中邮年年好守护星A款两全保险、中邮附加A款综合意外伤害保险、中邮附加邮保安康重大疾病保险等多款产品。关联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中邮人寿与邮储银行已发生关联交易金额累计565.6亿元。
除上述两家银行之外,中银三星人寿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在2018年与中国银行等关联方发生的保险业务及保险代理业务关联交易总量为47.15亿元。
去年前11个月6家
银行系险企规模保费负增长
实际上,近两年来,随着“134号文”(《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的出台,各银行系险企主动调整保费结构,提高保障型产品占比,压缩中短存续期等偏理财型保险产品。因此,不少银行系险企通过母行代销的保费明显减少。
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代销旗下险企的保费就出现下滑。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017年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中银三星、建信人寿4家险企通过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代销的保费合计达994.74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1130.96亿元下滑12.04%。
从银保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来看,去年前11个月,国内的9家银行系险企中,有6家规模保费出现负增长,其中1家负增长达到40%。
除上述原因之外,由于 “双录”(录音录像)等政策落地后,对银行销售保险的监管较之前更为严格,在银行销售保险的手续相较以前会新增更多流程,这虽然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使得保险销售更为规范,但相较以前,无疑增添了银行销售保险的难度。
基于此,一些颇为依赖银保的险企均借道网销发展业务,这在中保协披露的《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报告》已现端倪。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保险公司规模保费前10名中,有4家为银行系险企,分别为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