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疫情的“毒打” 这届年轻人更懂理财了

来源:金融界 2020-11-27 08:20: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被生活毒打几次,你自然懂了”。一场新冠疫情给了这一届未经历过太多大波大浪的年轻人一次结结实实的“毒打”,也让他们完成了一次集体的自省与成长。在健康受威胁、企业裁员、找工作难、花呗逾期、交不起房租后,年轻一代的理财观念正在发生巨变,越来越多月光族、花呗族从“乐活”“穷活”中醒过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并开始学会节俭、存款、买保险、投资股票基金,走上了理财之路,开始更多为未来作打算

“被生活毒打几次,你自然懂了”。一场新冠疫情给了这一届未经历过太多大波大浪的年轻人一次结结实实的“毒打”,也让他们完成了一次集体的自省与成长。在健康受威胁、企业裁员、找工作难、花呗逾期、交不起房租后,年轻一代的理财观念正在发生巨变,越来越多月光族、花呗族从“乐活”“穷活”中醒过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并开始学会节俭、存款、买保险、投资股票基金,走上了理财之路,开始更多为未来作打算。

半年 买了四份保险

功课做了一个多月,对比了数十款产品,两周前,28岁的张瑶终于决定出手,在一家叫慧择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上给2岁大的女儿买了一份名为“天天向上”的年金险。

这是张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购买的第四份保险,而在半年前,除开公司交的社保,她形容自己和家人基本处于“裸奔”的状态。

“如果没有疫情,我想保险很难或者至少不会这么早走进我的生活。”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于保险,曾经的张瑶难言有多少认知,人还年轻,还有房贷压身,保险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自然不会出现在家庭消费清单里,“甚至对保险有一些抵触”。

改变源自年初的这场新冠疫情。老家在武汉的张瑶虽然在疫情暴发时因为工作原因一家人一直留在深圳,并没有亲历江城的封城之痛,但通过新闻报道和电话,她和在汉的亲戚朋友一同经历了长达76天的煎熬。

“直到现在,那种焦虑与恐惧依然没有完全散去。”张瑶说,疫情彻底将她从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舒适区里揪了出来,危机感开始在心头不断泛滥,并驱使她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给家人在不确定的未来更多的保障。

于是5月,张瑶萌生了买保险的想法,“既然风险随时可能到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风险”。她开始上网查资料,找朋友打听,也主动联系了一些保险代理人,最终,一个月后,她给自己和老公以及双方父母每人买了一份重疾险

随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百万重疾险、意外险,再加上最新购置的年金险,张瑶下了“狠心”要给自己和家人“购买更多的安全感”。

“实际上,因为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疫情发生前,年轻人购买保险的意欲就在不断增强,而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在过去这一年里,在我们平台上购险尤其是健康险的年轻人明显增多。”慧择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使得他们更愿意通过线上购买保险,而该平台一直致力于为年轻用户提供第一份长险保单,平台平均用户仅32岁,疫情之后,平台涌入了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用户。

今年5月,央视财经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保险产品位居2020年中国青年消费排行榜第六名(19.14%),其中25岁到35岁的占到45.3%,35岁以下的占到了52.5%。另一份保险消费报告得出的统计结论信息量更大:90后投保人数较去年同比增长1.8倍,95后投保人数增长更是高达2.2倍。

毕业一年零三个月 瞒着父母在惠州买了套房

文婷再也等不了了,今年10月,拿着自己仅有的12万块存款,外加向亲戚朋友借来的十多万,她特意向公司请了一天假从深圳来到惠州,瞒着父母付了一套64平米的房子的首款。

24岁的文婷身材瘦小,看上去文文弱弱,相貌远跟不上她的年龄,但做起事来却超出了她的年龄应有的果决。老家江西的她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来到深圳,做了一名“深漂”。

和所有的“漂族”一样,虽然已经在一座城市生活了一年多,但文婷的内心却始终难以安定,找不到归属感,疫情更无线放大了这一情绪,她迫切需要一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而思熟虑后的答案是买一间小房子。

然而,文婷所供职的公司位于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南山区,那里寸土寸金,平均房价早已超过10万/每平米。

“深圳的房子暂时不敢想,只好打打周边城市的主意。”早在去年,文婷便开始在东莞、惠州一带寻找楼盘,但因为资金有限,外加想再等一等的心态,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直到疫情到来,期待中的降价不但没有出现,看中的房子反而涨了将近30%,最终让她失去了耐性。

“实际上买来也不是为了自己住,只是当做一种定投。”文婷说,自己花钱比较没有计划,经常大手大脚,买房的目的只是为了强制储蓄。

有研究指出,对于理财,90后和00后整体偏于保守,而疫情似乎加剧了这一偏好。

在文婷看来,疫情扰动全球经济,投资基金、股市的风险走高,她没有胆量去尝试,而各国为刺激经济纷纷“放水”,又很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使得货币贬值,存钱也不再是好选择,买房成了她唯一的选项。

随时在洞察市场趋势的慧择也看到了年轻人理财风向的变化,今年下半场,他们加大了年金险的投放力度,预定年利率4.025%的“天天向上”甫一上市便引爆市场,屡屡为该平台贡献百万保单。

“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经济下行,低利率将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年轻人的财富观、健康观正在发生改变,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慧择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对年轻人消费观的影响所持续的时间和深度或许要超出外界的预期。

“才一个多月每平米涨了将近1000块了”,时刻关注着惠州房市动态的文婷对于自己的决定愈发自信,她笃定,这是在她当下的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出的最好的理财规划

“更加理解上一辈人的理财哲学”

“如果不是父母有一些积蓄,那段时间真的不知道怎么熬。”失业半年,25岁的王雪熊终于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文案工作,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啃老生活。

大学毕业三年,王雪雄曾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编辑工作,一月将近一万二的税后收入,除去房租三千以及日常开销,原本也能省下五六千元。然而超前的消费观让他三年来不仅没能存下一分钱,还透支了信用卡

“也不是不想存,就是花钱没有计划,有点随心所欲。”去年12月,因为感觉到工作很乏味,领完年终奖后,王雪雄决定离职,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等过完年再找新的机会。

然而疫情彻底打乱了原本的计划,王雪雄被困在了老家江西,奖金在还完信用卡后也所剩无几,还好,住在家里至少吃喝不愁。

“那段时间其实很煎熬,过年同学聚会,因为没钱都没敢去,也不好意思向父母伸手要。”虽然家境并不算宽裕,但身为家中独子,从小到大,王雪雄都过着还算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在全家人度过了3个多月坐吃山空的日子后,王雪雄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

于是当3月底疫情开始缓解后,王雪雄便带着父母给的1万元生活费,回到了北京的出租屋,开始新的求职之路。然而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在开源节流,甚至停摆,投出去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王雪雄再一次慌了,“将近两个月,交完房租和日常开销,钱很快就没了”。

幸运的是,在即将停炊之时,新工作终于落实,不过工资还得等下月才发放,王雪雄不得不再次找家里求援。

“以前父母为了省钱,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还大言不惭劝他们,钱不是省下来的,赚钱就是为了享受,钱存着只会贬值之类”,王雪雄说,疫情让他更加理解并认同父母的消费理财观。

在保险行浸淫二十多年、见证了新世纪中国人理财观念演变的慧择相关负责人看来,经历过饥荒、下岗潮、金融危机,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更加懂得未雨绸缪,他们从牙缝里省钱,乐于存款,从邮票、纪念币,到保险、股票、基金,他们痴迷于去发掘一切可以让财富保值增值的办法。

“他们吃过的盐真的比我们吃过的饭多”,王雪雄认为,虽然一些理财方式值得商榷,但通过这次疫情,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应该能更加理解并学到父母一辈的理财哲学。

上班5个月,王雪雄学会了记账,并存下了两万多元存款,他也在计划买入一些理财产品,学习以更聪明的方式去实现财富的积累。

“只为更好地掌控生活”

前段时间,一条视频刷爆网络,一个叫美希的23岁女孩儿晒出其135万元的银行卡存款,并讲述了她如何靠着在大学期间做兼职以及毕业后做短视频积攒下这笔财富。视频中,女孩自信、从容,评论区她留言:“必须承认,不管再光鲜亮丽,银行卡余额才是生活的底气……”

毫无疑问,这样的观点会引发持不同价值观者的龃龉,但也确确实实戳痛了不少年轻人的痛处。疫情过后,“提桶跑路”“自愿降薪”登上热搜、“打工人”成为网络流行语,这一届年轻人用戏谑的方式吐槽着生活的苦楚与无奈。

“前两年流行讲诗和远方,我也曾有过裸辞去看看世界的冲动,但现在我只想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存钱。”在29岁的李莹看来,疫情让不少年轻人“认清形势 放弃幻想”, 开始更加真实地体悟生活,也更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遭受生活“毒打”的痛。

疫情期间,李莹结束年假从老家石家庄回到北京,并未经过疫区的她却被租住的小区拒绝进入,让她在冰冷的深夜险些流落街头,好在隔壁邻居帮忙一起到居委会求助,才顺利回到了住处。

疫情最严重的日子,当大部分公司都实行远程办公时,李莹却依旧不得不战战兢兢坐3站地的公交再坐40分钟地铁去上班。

“疫情让我发现我完全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无家可归曾让我绝望,我想拒绝出门、拒绝去上班,但没有那个底气,我甚至连打车上班的成本都承担不起。”对于李莹来说,生活就像行驶在一个老旧轨道上的火车,随时面临着脱轨的可能。

她也曾在深夜刷到美希的视频,敬佩小姑娘执着与勤勉,检讨自己曾因一杯星巴克咖啡或者一顿海底捞就让自己满足,后悔宝贵的时光被用来煲剧、聊八卦。

时光不可追,未来犹可期!李莹开始给自己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她打消所有出游的想法,接受更多的加班,更精确地计算着每一笔花销,并用自己不多的积蓄购买了几款稳健型的理财产品。

“谈财务自由还很遥远,但至少我希望当面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时,我能更从容掌控自己的生活。”李莹略带自豪地说,从4月至今,她单日的花销从未超过50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