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资本跃升至行业第四,中邮人寿“补血”取得重要成果

来源:证券之星财经 2025-06-24 17:40: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6月20日,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人寿”)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宣布其注册资本由286.63亿元增加至326.43亿元,增幅达39.8亿元。这一增资动作经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6月18日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准,标志着中邮人寿在资本补充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增资完成后,中邮人寿注册资本规模成功跃居人身险行业第四位,仅次于瑞众人寿(565亿元)、平安人寿(338亿元)和中汇人寿(332亿元)。

此次增资后,中邮人寿的股权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集团”)持股比例从38.22%上升至42.68%,最大股东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控制权进一步强化;友邦保险的持股比例则维持24.99%不变,凸显出了友邦保险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长期布局。

中邮集团作为中邮人寿的控股股东,持股数量从109.478亿股增至139.333亿股,增加29.855亿股。这一动作背后,是中邮集团对保险业务的战略重视。作为中国邮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邮人寿依托邮政网点的渠道优势,2024年保费规模已高达1349亿元,但其盈利能力却波动剧烈。2023年巨亏120.14亿元,2024年因投资收益水平提升和新保险合同准则计量规则变化而“扭亏为盈”,净利润飙升至89.41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又同比缩水43%至15.65亿元。中邮集团的增资,或许既是为稳定业务扩张提供资金需求,也有强化对子公司经营掌控与引导的考量。

友邦保险作为中邮人寿的第二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从71.628亿股增至81.575亿股,增加9.946亿股。尽管持股比例未变,但其实际影响力并未削弱。友邦保险自2020年以120亿元战略入股中邮人寿后,双方合作不断深化。友邦保险的国际经验与中邮人寿的本土渠道形成互补,这种“强强联合”模式在寿险行业转型期尤为关键。

近年来,偿二代二期规则的实施,使得保险公司需执行更严格的资本认定标准与风险计量因子,导致其普遍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资本压力。就中邮人寿而言,2025年一季度,中邮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8.92%和93.94%,虽高于100%和50%的监管红线,但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仍显不足。国泰君安非银刘欣琦团队分析指出,“偿二代”二期下实际资本认定更为严格,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压;最低资本结构优化,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面临一定压力。

在此背景下,各保险公司纷纷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资本补充。根据公开数据,截至6月22日,年内险企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合计接近700亿元。其中,6家险企获批增加注册资本,合计增资约88.53亿元;12家险企成功发行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等债券,规模达603.6亿元。中邮人寿的增资也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中邮人寿此次增资行动,本质上是依赖于外部资本的阶段性解决方案,而从行业经验看,内源性资本补充(即通过留存利润积累资本)才是险企长期稳健发展的根基。外源性资本补充(发债、增资)与内源性资本补充相比,虽能快速提升偿付能力,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消耗与盈利能力的矛盾。不过,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叠加保险行业处于高质量转型阶段,内源性资本补充这一路径要走通并不容易。

本次增资完成后,中邮人寿的注册资本跃升至行业第四,标志着其在资本层面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其业务扩张提供了短期保障。然而,保险行业的本质是长期主义,资本扩张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如何在偿付能力监管升级的背景下,构建资金、业务与盈利的良性循环,才是中邮人寿乃至整个行业需要直面的长期命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