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分水岭”:年内仅一家批筹 是机会还是警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一面是拥挤排队申请牌照的资本大鳄,一面是近10个月监管机构未批筹批开业一块寿险牌照的黄灯期,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这是机会还是警示?

争夺寿险牌照的形式颇多,今年尤盛。

首选是从合资公司收购牌照。优点是股权结构简单且可大比例持股,民资入股的优势是,钱多且决策快。但合资牌照有限,鸿商集团、恒大集团等之后,27家合资公司中,还有机会的没剩两家。华电痛失中德安联人寿51%股权,市场传言后者已有上海一家民营公司接盘,但近半年仍未见监管批复。

其次是申请新牌照,直接申请寿险牌照,或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除康美药业公告筹备健康险公司外,复星集团、阳光保险、中国人寿也都在排队中。当然,还可以创新设立互联网寿险公司,例如腾讯;最后可以考虑用相互保险、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来“迂回”做寿险。

无论是收购还是新设,有意向者踩破门槛。但事实上,除今年1月批准多年前已经批准过的中华联合寿险筹建之外,至今(11月23日),再没有新寿险公司批筹的公开消息。

但与寿险情形相反,财险和其他牌照扩容不少:今年至今批筹了13家保险机构,其中7家财险公司,如泰康在线财险6月批筹,11月即已开业。还有一些专业公司,如东海航运保险公司、阳光渝融信用保证保险公司、建信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新华卓越养老保险公司、北京宝付通公司等。

此外,批准开业的12家公司中,除上海人寿和国联人寿两家寿险外,还有6家财险公司、3家资管公司和富德控股。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曾对笔者感叹,寿险不好做,健康险更不好做。而监管对牌照的管控还是非常谨慎,将理财包装成寿险产品冲规模的先例依然还在,而寿险是否已经过度依赖投资和理财,市场对此莫衷一是,监管则认为要更多观察。

有做金融投资的人士认为,现阶段的金融市场,银行坏账率不低、利率市场化压力较高,证券规模较小,唯保险牌照是长期多功能投资标的,就成了兵家必夺之地。

但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明年形势依旧不明朗。

保险业目前2.5万亿的收入中,产险、寿险、寿险投资款的大致规模比例为1:2:1。换句话说,寿险公司经营的理财类保险产品规模,几乎相当于整个产险业的收入,并且已逼近寿险原保费收入的一半。单看寿险行业,理财类险种收入也已经“三分天下居其一”。今年万能险的规模增速更达到了88%。

上半年,股票等权益类投资机会较好,保险资金此类占比曾屡创近年新高。但7-9月股市震荡并下跌幅度较大,保险资金运用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占比由6月底的14.84%下降至9月底的13.22%,约1600亿元保险资金从这部分应用中蒸发或撤离。到三季度末,寿险利润为1550亿元,相比上半年减少25亿元。整个保险行业利润第三季度仅增加142亿(从2298亿到2440亿),且主要由产险公司贡献。

寿险公司经营投资类业务并不违规,监管只能从偿付能力达标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防止系统性风险,并不能强制干预公司发展策略。但中、小、新公司的发展,是否只能依靠理财市场来安身立命,则仍有待讨论。

互联网这班顺风车,保险其实并不好搭。规模看似很大,细分下来并不值得欢呼雀跃。

互联网产险规模557亿中,94%是车险,并且,主要是大型财险公司将传统线下业务迁至线上所致。但车险经营已面临新车销量下滑、转向县域发展、赔付率降低但费用率大幅增加、车险费改或藏价格战隐忧等问题。

互联网寿险规模1150亿元,其中97%是投资型的万能险和投连险,竞争领域是泛财富管理市场,并不是单纯的保险市场。互联网能给寿险带来切实的好处,目前尚仅体现在渠道上。

不过笔者亦认为,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思维,以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为切入口,对一定数量客户群稳定的经营,或许可以渐渐过渡到健康险、寿险等长期保障险种领域,并将这部分客户维持活跃度,并提高忠实度。

相互保险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能够解决部分信任问题,激发保险市场活力。2014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的27%,覆盖9亿人。明年相互保险也将是一个蓬勃发展细分领域,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近期也发言称,将积极稳妥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相互保险发展模式,确保相互保险在中国起好步、开好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